6月19日,沽源縣白土窯鄉藜麥種植基地,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農業機械沿預設軌跡勻速行進,一次性完成覆膜、播種、施肥一體化作業。
5月26日,沽源縣白土窯鄉藜麥種植基地開展機械化藜麥播種作業。
7月3日,在沽源縣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藜麥產品。
小藜麥,大產業。今年,沽源縣藜麥種植面積預計突破10萬畝,占全國總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該縣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藜麥種植基地,近年來推動集品種選育、示范繁種、機械化規模種植、初級加工、精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藜麥產業全鏈條發展,年產值億元以上。
“超級谷物”扎根壩上田野
藜麥因營養豐富被譽為“超級谷物”。沽源縣自然條件適宜藜麥生長。2012年,該縣結合鹽堿地改造,引進藜麥并試種成功。藜麥耐寒、耐旱、耐鹽堿、耐貧瘠,與這里的生長條件高度契合。
不過,首批藜麥在試種過程中,出現倒伏率高等情況。
“我們這兒風大、無霜期短,必須培育適合當地氣候的藜麥品種。”沽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志勇說,該縣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省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單位合作,開展藜麥良種繁育,推進以種適地。
“我們在改良品種過程中,注重對藜麥植株的抗倒伏、抗折斷、矮稈早熟等性狀的篩選。”河北省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悅有說,他們成功培育出6個藜麥新品種并通過認定,其中“冀藜5號”較原始品種增產30%,且成熟期縮短15天。
截至去年底,沽源縣建成藜麥良種培育實驗站3個,打造藜麥育種基地360畝,選育出適宜壩上地區種植的藜麥優質品種30多個,成為藜麥品種培育的搖籃。今年,該縣持續推進二道渠鄉大梁底村藜麥聯合育種基地建設,新增育種面積60畝,試驗種植新品種藜麥240畝;在白土窯鄉建設藜麥品種試驗展示基地50畝、繁種基地300畝。
目前,沽源縣藜麥種植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覆蓋播種、除草、收割全過程。“通過‘良種+良機’雙輪驅動,藜麥畝產量提升15%以上,種植戶每畝增收約200元。”張志勇介紹,機械化作業不僅解決了播種效率低的痛點,更通過標準化種植提升了農產品品質。
“超級谷物”扎根壩上田野,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旱地種藜麥,一畝地產400多斤。按照目前一斤3元左右計算,刨去成本,一畝地純收入700至800元,是當地種莜麥、亞麻收益的4倍。”閃電河鄉石頭坑村村民張慶軍說。
張慶軍是第一批種藜麥的農民,種植的藜麥從最初的1畝,發展到了現在的400多畝,他因此也成了鄉親們口中的“藜麥哥”。
產業融合提升附加值
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沽源縣開始著眼于藜麥全產業鏈發展,通過產業融合,提升藜麥附加值,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
在藜麥加工環節,沽源縣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走進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現代化的生產線高速運轉,經過清理、去石、脫殼、精選等多道工序,一顆顆飽滿的藜麥米被包裝成袋,即將運往全國各地。
除了基礎加工,該公司還不斷研發新產品,藜麥花膠、藜麥膳食粥、三色藜麥脆等特色食品琳瑯滿目。“我們致力于開發更多高附加值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提升沽源藜麥的市場競爭力。”公司總經理向永剛介紹。
為進一步壯大藜麥產業集群,2024年,沽源縣高標準規劃了占地200畝的藜麥產業園,目前已成功引進總投資1.6億元的藜麥食品精深加工、藜麥精釀啤酒等項目。在園區內,多家企業分工協作,形成從原料供應到產品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沽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續建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為藜麥產業的深加工和物流配送提供保障。
日前,沽源縣藜麥深加工暨藜麥麥麩合成生物產業化項目落地,重點將農業剩余物轉化為生物基材料。張志勇透露,他們正推動藜麥從食品向保健品、醫藥品領域延伸,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除了加工產業,沽源還積極探索藜麥產業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在藜麥博物館,游客可以了解藜麥的歷史淵源、種植技術和營養價值;在藜麥科普基地和游學基地,青少年學生可以親身體驗藜麥種植和加工過程,感受農耕文化魅力。每年藜麥豐收的季節,沽源還舉辦藜麥豐收節、美食節等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品嘗藜麥美食,購買特色產品。
沽源縣還印發了《關于推進藜麥產業高質量發展3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通過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樹品牌等措施,更好培育壯大藜麥產業。
品牌引領走向國內國際市場
“看我們沽源的藜麥,顆顆飽滿,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無論是煮飯、煮粥還是做面包,都非常美味健康!”6月30日,在網絡直播間,“藜麥哥”張慶軍熱情地向網友推銷著藜麥產品。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建設成為沽源縣藜麥產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成功創建“沽源藜麥”區域公共品牌,并鼓勵引導企業認證該品牌,形成藜麥“1+N”區域、企業品牌體系。
目前,“谷麥郎”“華藜”等特色品牌已打入京津滬等地市場,產品成功入駐多家電商平臺。近3年,僅“谷麥郎”品牌藜麥產品銷售額就突破5000萬元。
5月10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燕趙品牌發展大會在浙江省德清縣舉行。在會上,沽源縣推介了“沽源藜麥”區域公用品牌,讓更多人知道沽源藜麥的品牌價值,沽源藜麥不僅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還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
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沽源縣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農業展會和產銷對接會,該縣藜麥憑借獨特品質和豐富營養價值吸引眾多采購商關注。
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該縣也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2024年,沽源縣啟動“藜麥出海計劃”,派出經貿代表團赴秘魯、玻利維亞等國,推介沽源藜麥種植技術及深加工產品。
去年8月26日,農產品供應鏈與追溯產業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正式發布了《農產品供應鏈與追溯產業高質量發展沽源宣言》,宣布沽源藜麥產業區域公用品牌為示范試點,全面開展供應鏈示范建設。
目前,沽源縣已基本形成集品種選育、示范繁種、機械化規模種植、初級加工、精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并向著更高目標蓄勢躍升,爭取打造“中國藜麥第一縣”。
(原標題:沽源縣推動藜麥產業全鏈條發展,打造鮮明縣域名片 小藜麥長成大產業)
(來源:河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