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他們利用CRISPR-Cas9篩選技術,發現CDS1和CDS2基因之間存在的合成致死相互作用,有望成為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的新靶點。
來源:Nature Genetics
由于葡萄膜黑色素瘤模型稀缺且缺乏全面表征,研究人員首先收集并驗證了一組10個人源UM細胞系模型,并對其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分析。
基于此,團隊設計并進行了組合CRISPR篩選。他們在這些模型中鑒定出76個對UM細胞生存至關重要的單個基因,以及105對當同時失活時會產生合成致死效應的基因組合。
圖1. CRISPR文庫(來源:Nature Genetics)
其中,CDP-二酰基甘油合酶基因CDS2和CDS1尤為關鍵。這兩個協同工作的基因參與合成磷脂酰肌醇,而該過程在包括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關鍵癌癥信號通路中不可或缺。
圖2. CDS2是UM中的必需基因(來源:Nature Genetics)
研究發現,CDS1表達水平低的癌細胞高度依賴CDS2才能存活。實驗證實,敲除CDS2會破壞磷脂酰肌醇的合成,導致腫瘤生長受阻和癌細胞死亡——但這一致命效應僅在CDS1低表達時發生。
由于許多正常細胞的CDS1表達水平正常,這種治療策略有望選擇性殺死癌細胞,同時保護健康組織。研究人員進一步證明,重新引入CDS1可以逆轉CDS2缺失導致的細胞死亡,有力證實了這兩個基因在癌細胞存活中的相互依賴性。
研究團隊還將目光投向其他癌癥類型,發現CDS1低表達的現象廣泛存在于多種惡性腫瘤中。目前,他們正在深入探索靶向CDS1/CDS2互作是否也能有效殺傷這些癌癥中的腫瘤細胞。
圖3. CDS1/CDS2 合成致死在多種腫瘤中的作用(來源:Nature Genetics)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揭示了CDS1/CDS2合成致死相互作用作為多種癌癥新型治療靶點的巨大潛力,為治療選擇極其有限的罕見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曙光。
參考資料:
[1]Pui Ying Chan et al. The synthetic lethal interaction between CDS1 and CDS2 is a vulnerability in uveal melanoma and across multiple tumor types. Nature Genetics(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5-02222-1
[2]https://www.sanger.ac.uk/news_item/new-drug-target-for-aggressive-eye-cancer-discovered/
醫藥魔方Pro
洞察全球生物醫藥前沿趨勢
賦能中國源頭創新成果轉化
媒體合作:15895423126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歡迎轉發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時請在顯要位置標明文章來源; 如需轉載,請給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或發送消息,并注明公眾號名稱及ID。
免責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為決策內容,醫藥魔方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