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生活規律、堅持鍛煉、從不吸煙……這樣的人竟也會被肺癌盯上?近日,河南鄭州一名55歲男子的遭遇登上熱搜。他幾乎具備所有我們認為的“健康習慣”,卻不幸確診肺癌。醫生深入問診后,揪出了一個常被忽視的“元兇”——長期生悶氣。原來這位男子長期處于家庭高壓環境,家人習慣性抱怨,導致他情緒壓抑、煩躁不堪。醫生一針見血地指出:情緒是重要的促癌因素。健康不僅需要規律作息,更要守護好心情,避免生悶氣!
愛生悶氣≈癌癥性格
經常生悶氣的人,真的更容易得癌嗎?答案是:確實!
心理因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胃癌、肝癌甚至顱內惡性腫瘤等,與易怒、“小心眼”、過度壓抑自己情緒有關。
科學家研究了性格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陸續提出A、B、C、D四型人格。
而像上述新聞中的男子這種愛生悶氣的性格,在心理學上被稱作“C型性格”。C就是英文Cancer(癌癥)的首字母。C型性格的特點主要是:逆來順受、愛生悶氣、敏感多思,常常壓抑憤怒,讓自己長期處于慢性壓力中。
“C型性格”的人內分泌更容易紊亂,器官功能活動易失調,隨著機體免疫功能的下降,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監視功能會大打折扣,因此容易患上癌癥。有研究表明,C型性格者腫瘤發病率比一般人高不少。
長期慢性壓力下更容易患癌
慢性壓力會增加我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它還可能幫助癌癥擴散。壓力是如何產生作用的一直是個謎,這也是癌癥治療面臨的挑戰。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理解這一點上取得了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在線發表在《癌細胞》(Cancer Cell)期刊上。
研究者發現,壓力會導致某些稱為中性粒細胞的白細胞形成粘性網狀結構,使身體組織更容易發生癌癥轉移。這一發現可能會帶來在癌癥開始擴散之前就阻止它擴散的新型治療策略。
即使是沒有癌癥,慢性壓力也會導致NET(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形成,從而改變機體組織。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幾乎是在為你的組織患上癌癥做準備。”并表示,“減輕壓力應該成為癌癥治療和預防的一個組成部分。”
C型性格,如何給自己解壓?
C型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適當釋放壓力,或者可以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像聽音樂、看電影、運動健身等,盡可能從負面的情緒中脫離出來。
還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實用的緩解壓力方法:
1
采用腹式呼吸法
鼻腔吸氣,口腔呼氣,吸氣時緩慢而深沉,使腹部緩慢鼓起,鼓到不能再鼓時停留一秒鐘,再緩慢通過口腔或鼻腔呼出,使腹部下降,降到不能再降時停留一秒鐘,再緩慢吸氣。
2
多出去運動一下
運動能夠促進人體與壓力做斗爭的內啡肽分泌。生活中,不少人發現在堅持運動一段時間后,心情好了,壓力感也少了。建議每周堅持150分鐘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以上。
另外,2018年醫學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團體運動可以使心情提升22%,是緩解精神壓力的最佳運動,其次為騎自行車和有氧體操或舞蹈,分別可使心情提升21%和20%。
3
按一按太沖穴
壓力大時可以按壓腳上的太沖穴,這可是非常好的“出氣筒”。找太沖穴并不難,沿著腳背第一、第二趾骨之間的縫隙往上推,直至推不動,往回移一點的凹陷處即是。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點按此穴能夠舒緩著急上火、生氣煩悶引起的頭疼、胸部不適等。
4
聽音樂、看電影
如果不愛出門,可以通過這一類相對安靜的方式來排解不良情緒。
5
多參加社交活動
如果不是特別內向,可以試著多走出去,多接觸不同的人,展示自己,結交愛好相同的朋友,同時也可以增強自信心。
雖然精神因素不是癌癥的致病因素,但精神因素會促使癌癥發展,或者誘發它加速,是個“催化劑”,大家一定要重視!
文章轉自: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文章綜合自:健康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片來源正版圖片庫123RF、Pixabay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人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遠離悲劇,健康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