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確切信息來源,詳細參考資料見文末
“再熱不能熱校長,再苦也要苦孩子”
根據(jù)新華社消息,7月6日晚,山東煙臺某高校因持續(xù)高溫且宿舍未配備空調,導致多名學生中暑被緊急送醫(yī),此事迅速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
面對如此嚴重的事件,校方卻以“不了解情況”作為回應,此舉在網(wǎng)絡上激起強烈質疑。
面對酷暑引發(fā)的熱射病風險,學校為何毫無防范措施?
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北方地區(qū)罕見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多數(shù)高校已陸續(xù)啟用空調設備,但仍有部分學校尚未安裝,學生們在宿舍如同置身蒸籠,六人間僅靠一臺電扇根本無法降溫。
在這種環(huán)境下,許多學生汗?jié)褚卤弧匾闺y眠,這已不是舒適與否的問題,而是直接關系到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救護車已經(jīng)駛入校園,校方卻表示“沒有聽說”,這種冷漠態(tài)度比四十度的酷暑更令人寒心。
四十攝氏度的天氣,絕非兒戲。
宿舍仿佛一個巨大的金屬蒸箱,唯一運轉的風扇吹出的是熱風,床板燙得像鐵板,床單被汗水浸透幾乎能擰出水來,翻身都會粘連。
這就是山東煙臺一所大學的真實夏日寫照。
白天學生們像逃離災區(qū)般涌向所有有空調的空間,圖書館、商場、甚至飲品店都成了避暑勝地。
夜晚無處可去,只能硬撐,為了獲得片刻清涼,有人相約外出開鐘點房。
更多人只能在悶熱的宿舍里輾轉反側,睜眼等到天亮。
終于有人支撐不住了,救護車的警報聲打破了校園的平靜,把中暑昏迷的學生抬上了車。
當記者致電學校詢問情況時,得到的回答竟然是:“這個情況我們目前還不清楚。”
救護車已經(jīng)進校門,病人也已被接走,管理層卻仿佛生活在平行世界,這種脫離現(xiàn)實的感覺,比起身體上的酷熱更加令人窒息。物理空間的“蒸籠”尚可躲避,而精神層面的“冰窖”卻無處逃遁。
“電路老化”
輿論發(fā)酵后,學校改口解釋稱:“宿舍線路年久失修,電力容量有限,無法承載空調運行。”
這個理由聽起來似乎很“專業(yè)”,像是某種不可抗力因素,但只要稍加思考,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漏洞百出。
電路老化是今年六月才突然出現(xiàn)的問題嗎?難道過去這些年學校的后勤檢查都形同虛設?
一個關乎上萬名學生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問題,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形成,它需要提前規(guī)劃、立項、招標、施工。
這不是著火之后才開始挖井,而是看著火焰已經(jīng)竄起,還在旁邊煽風。
如果學校的應對預案就是等第一個學生暈倒,那么這種管理方式本身就是最危險的“老化的電路”。
更有學生反映,別說空調了,宿舍里連風扇都沒有,晚上十一點準時拉閘斷電。
這哪里是“電力不足”,這分明是“關懷缺失”。
“電路老化”成了一塊完美的遮羞布,掩蓋的不是墻內的電線,而是某些人心中銹跡斑斑的責任感。
真正的問題不在配電箱內,而在管理者與學生之間。
那是一道無形的隔閡,一邊是滿身大汗、徹夜難眠的學生,另一邊是享受空調、漠不關心的辦公室,信息傳遞不過去,情感共鳴也傳達不到。
學生的訴求變成了一串串無關緊要的數(shù)據(jù),而不是一個個真實個體的感受,他們的痛苦、煎熬、甚至求救,都被這堵墻過濾掉了。
這種管理層面的“斷路”,比實際線路故障更為可怕,物理線路壞了可以維修,人心一旦冷卻,就很難再回暖。
一所大學如果連最基本的學生體感都無法感知,那么它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只剩下了管理和被管理、收費與被收費的冰冷契約。
教育的溫度,首先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當這條線路中斷時,再豪華的教學樓、再精美的宣傳冊頁,也都顯得蒼白無力。
貪小便宜吃大虧
總有些管理者抱著經(jīng)濟賬:“夏天就熱兩個月,忍忍就過去了,裝空調太浪費。”
這筆賬算得太短視了。
以前或許還能這么說,但看看如今的氣候狀況,一年比一年炎熱,酷暑動輒持續(xù)數(shù)月,再用舊思維看待問題,遲早要付出沉重代價。
他們只計算看得見的空調購置費、電費,卻忽略了那些看不見的成本:
一個孩子中暑被送進ICU,這對一個家庭意味著多大的打擊?學校的聲譽損失,是多少錢都換不回的。
在招生季節(jié),家長們拿著放大鏡對比各個學校,一則“宿舍熱暈學生”的新聞,足以讓一所大學在家長心中被列入黑名單。
誰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個連基本生存條件都無法保障的“蒸籠”?
學生們被熱得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無法入睡,第二天頂著黑眼圈上課,這難道不是對教學質量最直接的破壞嗎?
省下幾臺空調的錢,虧掉的是學生的健康,是學校的口碑,是一所大學應有的尊嚴與人文關懷。
這筆賬怎么算都是賠本買賣。
“馬上就放假了,再堅持一下。”
這種話我們聽得太多了,它聽起來像是一種安慰,實際上是一種敷衍,一種徹底的不負責任。
大學之大,不在于建筑的高度,而在于格局的寬廣,胸懷的博大,這種胸懷首先體現(xiàn)在能否容納每一位學生的冷暖安危。
氣候的熱度在變化,管理的溫度也必須同步提升,別再拿“歷史遺留問題”當擋箭牌,也別再幻想學生都是鋼筋鐵骨的“特種兵”。
這場風波應當喚醒那些仍在裝睡的人。
畢竟沒有什么比年輕的生命更脆弱,也沒有什么比他們的笑容更珍貴。
很多北方高校認為夏季短暫,安裝空調不劃算,但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fā),去年煙臺熱到八月底,今年六月就開始出現(xiàn)高溫預警,若仍用舊眼光看問題,遲早會釀成大禍。
希望那些還在猶豫是否安裝空調的學校早日醒悟,不要等到事故發(fā)生后再追悔莫及,同時也提醒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不要只關注教學水平,更要留意宿舍的生活環(huán)境。
結語
希望這次事件能喚醒更多人,沒有什么比孩子的笑容更重要。
對于夏季高溫頻發(fā),學校應如何預防類似事件?還有哪些觀點想表達?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參考資料
【1】新華網(wǎng)2025-07-07《40°C高溫!宿舍沒空調,“有學生被熱暈”!多所高校發(fā)聲》
【2】極目新聞2025-07-07《五六臺救護車進高校救熱暈學生,學校稱“不知情”太過冷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