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遼寧省檔案館搞了個大動作,把一份康熙傳位的遺詔拿出來展覽,這事兒一下就炸開了鍋。大家伙兒都盯著這份泛黃的紙,想搞清楚雍正到底是怎么坐上皇位的。遺詔上清清楚楚寫著皇四子胤禛接班,可這事兒真有這么簡單嗎?隆科多的角色、胤禛的手段,還有背后的兄弟爭斗,至今讓人摸不著頭腦。
康熙全名叫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出生,1661年登基,8歲就當了皇帝,在位整整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他小時候就趕上國家亂糟糟的,內有三藩作亂,外有沙俄虎視眈眈。可他硬是憑著聰明才智,把這些事兒一一擺平了。
三藩平了,臺灣收了,準噶爾也收拾得服服帖帖,疆土擴了不少。他還挺會搞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人口蹭蹭往上漲,文化教育也抓得緊,開了博學鴻儒科,修了不少書。可到了晚年,他頭疼的事兒來了——皇子們為了皇位斗得不可開交,史書上叫“九子奪嫡”。康熙管了半輩子國家,卻沒管好自己家這攤子事兒,儲位問題拖到最后也沒定下來。
胤禛,康熙第四子,1678年出生,后來成了雍正皇帝。他媽是德妃烏雅氏,出身不算高,家里也沒啥大靠山。胤禛小時候不是康熙身邊的紅人,跟著別的妃子長大,跟老爹關系一般。康熙對他評價也不咋地,說他脾氣急,性子硬。可這家伙不簡單,腦子活,手腕硬,特別會忍。他平時低調得很,讀書寫字樣樣行,政務也抓得牢,還悄悄拉攏了不少人,比如隆科多、年羹堯這些重臣。康熙一死,他就蹦出來接了皇位,可這過程怎么看怎么不尋常,后人老覺得他是不是動了啥手腳。
胤祥是康熙十三子,1686年出生,跟胤禛是親兄弟,倆人都是德妃生的。他從小就聰明伶俐,能文能武,康熙帶著他南巡了好幾回,挺喜歡這小子。可奇怪的是,到了康熙晚年,胤祥像是被冷凍了,沒啥大動靜,沒封王也沒啥顯眼差事。有人猜他這是故意低調,幫胤禛鋪路。果不其然,雍正一上臺,胤祥立馬翻身,成了怡親王,管著戶部和軍務,地位蹭蹭漲。這兄弟倆的關系鐵得不行,胤祥后來還拿了個“世襲罔替”的待遇,夠硬核。
胤禵,康熙十四子,1688年出生,也是德妃的兒子。他跟胤禛、胤祥不一樣,走的是武將路子。1718年,康熙派他當“撫遠大將軍”,帶30萬大軍去西北打準噶爾。這仗打得漂亮,胤禵直接把西藏拿下,立了大功。康熙對他特別信任,給了天子規格的儀仗,這在皇子里可是頭一份。胤禵軍功在身,又有老爹撐腰,名聲響得很,一度被看好能接班。可惜,他風頭太盛,樹敵不少,尤其胤禛上臺后,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這四個人,康熙是掌舵的,胤禛、胤祥、胤禵是玩家,晚年的清宮就像個大棋盤,誰下得好誰贏。康熙想平衡,可沒平衡好,最后留下一堆謎團。
2013年8月,遼寧省檔案館新館在沈陽開張,順便辦了個清代檔案展。這次展覽的重頭戲就是康熙的傳位遺詔,一亮相就成了焦點。遺詔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話說得明明白白,胤禛是正牌接班人。媒體一看,炸了鍋,說這下雍正“篡位”的傳言可以歇了,歷史真相大白。
可事情沒那么簡單。專家出來潑冷水,說這遺詔不是康熙親筆寫的,時間上也有問題。康熙1722年11月13日死在暢春園,臨死前身邊就隆科多一個人。隆科多后來說,康熙口述讓他傳位給胤禛,可這口述誰能證明?三天后,胤禛拿出了遺詔,滿文版先出來,漢文版是后來補的。這時間差就讓人懷疑,遺詔是不是臨時趕出來的。
更蹊蹺的是,胤禛動作太快。康熙一死,他第二天就派人截了胤禵在西北的家書,燒了個干凈,連灰都不剩。胤禵那會兒還在帶兵,壓根不知道老爹死了,等他接到消息,已經晚了。與此同時,胤祥突然冒頭,雍正一上臺就封他怡親王,管大事,風頭一時無兩。這兄弟倆一前一后配合得天衣無縫,很難不讓人多想。
遺詔本身也有爭議。滿文里“于”和“十”完全不一樣,民間傳的“改十四子為于四子”壓根不成立。可康熙活著的時候,啥事兒都愛寫下來,連賞人幾兩銀子都記著,偏偏儲君這么大事沒親筆文件?胤禵在西北風生水起,康熙還給他天子待遇,咋就突然選了胤禛?再加上隆科多這家伙,康熙死后全聽胤禛的,官升得飛快,難免讓人覺得他跟胤禛早有勾結。
2013年這遺詔一出來,學者吵翻了天。有人說這是鐵證,雍正沒問題;有人說這不過是胤禛的公關手段,真相早埋在歷史里了。老百姓看熱鬧,覺得清宮戲比電視劇還精彩。
胤禛1722年12月20日正式登基,改年號雍正。他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忙著收拾爛攤子。設立軍機處,把權力抓得死死的;整頓官場,貪官一個不放過;還搞了個攤丁入畝的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國家財政也好轉了。他干活認真,奏折批到半夜,眼睛都熬紅了。可他這人手段硬,對兄弟下手一點不留情,落了個“狠”的名聲。
胤禵最慘。1722年底,康熙死的消息傳到西北,他急忙往回趕,還沒到北京就被胤禛叫去“奔喪”。結果一到,兵權沒了,1723年先封了個郡王,可沒過多久就降級,1725年直接被圈禁在壽皇殿。關了十年,啥也干不了,1735年雍正死了,乾隆才放他出來,恢復爵位。可這時候胤禵已經老了,1755年去世,算是熬過了苦日子。
胤祥是另一番光景。雍正一上臺就封他怡親王,管戶部和軍務,兄弟倆天天商量大事,關系鐵得不行。胤祥干活賣力,雍正也給足面子,給了“世襲罔替”的待遇,這在清朝可不多見。可惜胤祥命短,1730年病死,雍正傷心得不行,葬禮辦得特別隆重。
其他兄弟也沒好下場。胤禩、胤禟這些反對雍正的,都被收拾得干干凈凈。胤禩被賜死,胤禟被關到死,兄弟間斗得你死我活,看著怪讓人嘆氣的。雍正自己呢,1735年10月8日突然死了,才56歲,死因到現在也沒個準信。他兒子弘歷接班,就是乾隆。雍正埋在清西陵泰陵,墓前風吹樹動,像在訴說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
2013年遺詔出來,算是給雍正正了名,可真相到底咋樣,還是個謎。歷史這東西,有時候就像霧里看花,越看越糊涂。
雍正這皇位,到底是康熙給的,還是他自己搶的,2013年的遺詔給了個說法,可沒堵住大家的嘴。胤禵被關,胤祥飛黃騰達,雍正鐵腕治國,這一家子的故事夠寫好幾本書了。您覺得雍正是正統接班,還是另有隱情?有啥想法,留言聊聊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