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傳遞價值,閱讀全球好書,今天為你閱讀的書,是作家汪恒創作的《圣人的遲暮:康熙晚年的帝國變局》。
歷史上長河中,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后又擒鰲拜、平定三藩之亂,穩定了蒙古部,他堅毅果敢各,堅固善政,開創了輝煌的康干盛世。
在本書中,王恒以獨特的視角去解讀了康熙一系列皇帝政策的出發點,認為他一生都在追求滿洲王朝的政治合法性,建立“正統”。
每個君王一生最大的愿望幾乎都是祖先自己的統治,因此繼承人就慘重。在波譎云詭異的政治斗爭中,兄弟鬩墻擊碎了康熙和樂融融的家庭幻夢。玄燁遵照中原王朝傳統冊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提出培養,胤礽無論是在文化還是武功方面,都非常優秀,是無可指摘。 然而,他卻無限在寵愛中變得性情涼薄,任性驕橫。
康熙五十一年,玄燁二廢太子,在“九王奪嫡”的最后階段,主要的爭奪者只有他們兩人,分別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禎。康熙六十一年,玄燁病危之際,留下口令,傳位給四阿哥胤禛。
康熙暮年,國家面臨的重危機,涉及國家財政空虛,積弊已深,而曾經結盟的蒙古各部也并不安分,再度掀起大清海關,狼子野心。
錢糧赤字空是財政制度扭曲的結果,朝廷對地方資源的惡化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玄燁曾有三次機會改革去財政制度,但最終放棄。極嚴的籌劃行動,想要消除準噶爾這個心腹大患,但玄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已經遠不及年輕時候,其次,帝國的財政陷入困境也導致兵員糧食供給不足。他任用十四阿哥胤禎為統帥,最終將準噶爾人撤離西藏。
玄燁一生的志業,都是為了使大清獲得統治中原的政治正當性。無論是皇儲制度、滿洲與蒙古的聯盟,還是多次巡游江南,推崇儒學,都是為了安定民心,維護統治。
玄燁推崇儒家文化,認為自己不僅是帝國的君主,更是深究儒家文化的宗師級人物。個人的自滿擴及到國家的政治制度,朝廷徹底控制了儒學的話語權,帶來了酷烈的文化專制。最突出的表現是“文字獄”成為了大清王朝進行思想控制的血腥工具。
玄燁不僅深受漢人儒學的影響,他也研究西學,但玄燁對西學的重視并沒有引入西方科學技術在中國民間的廣泛流傳。他希望借助西學來維持滿洲人對漢人的優勢地位,因而不能讓漢人接觸到這些與東方傳統不同的學問。
康熙六十年,玄燁危離世,康熙王朝虛落幕。大清入主中原第三位皇帝胤禛開始了自己帝王的生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