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與菲律賓達成一項引人注目的協議,日本將向菲律賓出口6艘退役的“阿武隈”級護衛艦,這既是日本首次對菲律賓出口二手戰斗艦艇,也是兩國軍事合作持續升級的重要標志,該事件背后交織著菲律賓倚仗外部勢力攪動南海的投機心態,以及域外大國構建遏華包圍網的戰略圖謀。
從日本方面來看,其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鞍⑽溱瘛奔壸o衛艦已服役超過 30 年,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人員短缺以及艦隊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這些艦艇逐漸被更節省人力的新型護衛艦所取代,退役是遲早之事。日本將其轉手送給菲律賓,一來可減輕自身后勤維修的負擔,畢竟維持這些老舊艦艇需要耗費大量資源;二來企圖借此強化與菲律賓的軍事紐帶,提升雙方協同作戰能力。日本妄圖通過武裝菲律賓,將其推至遏制中國的前沿陣地,緩解自身在東海方向面臨的壓力,從而維護其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實現其在“印太戰略”中的野心布局。
而從菲律賓方面來看,欣然接受這批二手艦艇,也有著自身的考量。菲律賓海軍實力相對薄弱,長期以來在南海維權以及自身海洋權益保護方面力不從心。其現有的海軍裝備多為老舊型號,在面對復雜的南海局勢時常常捉襟見肘。此次若能獲得日本的6艘護衛艦,無疑是“雪中送炭”。從裝備性能分析,“阿武隈”級作為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護衛艦,雖裝備了反潛導彈和魚雷發射管,但2500噸級的排水量在現代海戰中已顯過于薄弱。但這些裝備對于菲律賓海軍來說話將顯著擴充其艦隊規模,提升其在南海的巡邏、監控及作戰能力,使其在南海爭端中增加一些“底氣”。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通過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實施細則,以“聯合開發”的名義為出口攻擊性裝備開辟通道。菲方并不是看中這型艦艇的整體作戰能力,而是準備在這個艦艇平臺上加裝美制和韓制導彈,將日本退役裝備轉化為具有區域打擊能力的作戰平臺。菲律賓實際上是走了一條提升海上作戰能力的捷徑,這種“借殼上市”的軍備升級模式,不僅表明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也暴露出日本在軍事松綁道路上的不斷突破“和平憲法”,其所謂的“專守防衛”原則早已形同虛設。
近年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屢屢制造事端。從非法坐灘仁愛礁的破舊登陸艦,到接收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巡邏艇,再到此次求購日本二手護衛艦,菲律賓當局始終迷信“挾洋自重”的頑固思維。然而,日菲的如意算盤在現實面前恐怕很難得逞。這些服役超過30年的護衛艦的防空能力近乎缺失,在現代海戰中,面對先進的反艦導彈與空中打擊力量,這種艦的生存性實為堪憂。而且,這些東拼西湊的二手裝備不僅維護成本高,艦體材料和零件都已停產,更存在著系統兼容性差、作戰效能低的致命缺陷。難怪連菲律賓自已的網民都看不下去了,尖銳指出,政府耗費巨資采購的都是些過時裝備。
不得不說,日菲軍事勾結的升級具有鮮明的地緣政治指向性。如今年4月簽署的《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和《信息安全協定》,5月批準的《互惠準入協定》,目的是要構建起 涵蓋聯合軍演、情報共享、后勤保障的完整合作框架。兩國各有各的打算,日本自衛隊想借機實現在菲律賓的常態化存在,而菲律賓則幻想通過“軍事捆綁”提升對華要價籌碼。這種以損害地區安全為代價的利益交換,本質上是服務于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企圖在南海復制“亞洲版北約”的對抗模式,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馳。
日本送艦一事,看似是增強菲律賓海軍實力、攪亂南海局勢的“妙招”,實則是不自量力的鬧劇。日本作為二戰侵略歷史的負罪者,非但沒有深刻反省戰爭罪責,反而在軍事擴張道路上越走越遠,這種危險傾向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