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的動脈,在一天之內,被連續兩次爆炸撕開傷口。24小時內,紅海驟然成為全球目光的焦點。根據克拉克森航運2025年6月最新統計,僅紅海一役,全球航運保險費暴漲近三倍,單箱成本創下歷史新高。一艘從中國珠海出發的巨輪,在紅海沉沒,帶來的影響遠超一場普通的航運事故。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襲擊,而是全球地緣博弈與技術戰爭的深度交鋒。
巨輪沉沒背后的“超限戰”劇本
7月7日,英國海上貿易組織兩次發出緊急通報:也門荷臺達港以西,一艘商船遭遇多枚火箭彈、小艇和無人機飽和打擊。“魔法海洋”號,這艘希臘公司運營、利比里亞注冊的大型貨輪,滿載6.3萬噸化肥和鐵礦,從珠海高欄港啟程,經亞丁灣駛向埃及蘇伊士運河。
紅海,是全球12%海運貿易的必經之地。每年有超過2.1萬艘船只穿行于此。2025年上半年,紅海至蘇伊士通道的集裝箱運輸量同比下降43%。而這一切,僅因一組代碼、一聲警告和數枚導彈,就被徹底改變。
襲擊當天,貨輪的AIS自動識別系統接收到了胡塞武裝的無線電威脅。僅僅數小時后,快艇群發動戰術佯攻,遙控自爆艇“曼達爾-1”型在雷達盲區高速沖撞,300公斤炸藥撕開機艙。Quds-1反艦導彈擊穿船艏,引爆化肥原料,濃煙滾滾。無人機群“沙希德-136”改進型掠空而來,紅外干擾設備令貨輪電子系統瞬間癱瘓。22名船員被迫棄船,巨輪在火光與爆炸中沒入深海。
胡塞武裝的武器裝備,大量借鑒伊朗“薩赫爾-2”自爆艇和Quds-1導彈技術。更令人意外的是,部分無人機導航系統采用了從烏克蘭戰場流入的民用GPS模塊,單價甚至不足300美元。低成本的“技術拼裝”,讓胡塞武裝實現了對高價值目標的毀滅性打擊。
全球航運鏈的“斷血”瞬間
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巨頭宣布暫停紅海航線。僅7月7日至9日,全球航運保險公司將紅海航線的戰爭險保費由0.7%調高至1.8%。一艘2萬標箱集裝箱船,單次通過成本增加45萬美元。繞行非洲好望角,平均航程增加4000海里,運輸周期拉長10至14天。2025年6月,全球集裝箱周轉率下降4.2%,創近十年新低。
中國是紅海航道最大受益者之一。每年通過紅海運輸的中國貨物,40%為機電產品和汽車零部件。航線中斷,歐洲制造業供應鏈出現斷裂風險。最新數據顯示,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庫存周轉周期延長23%,法國電氣集團交付周期普遍滯后兩周。
為了應對紅海危機,中國正加速推進中吉烏鐵路等替代通道,并與沙特、埃及探討紅海沿岸港口合作,但短期內難以填補紅海航道的戰略空缺。與此同時,紅海危機引發的全球供應鏈震蕩,令歐美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單一航道依賴”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胡塞“飽和打擊”模式的進化
近年,胡塞武裝的海上襲擊技術不斷進化。2023年,他們還主要依賴快艇和短程火箭彈。2025年,已能實現“海軍+導彈+無人機”的復合打擊體系。快艇群負責佯攻,吸引保安火力,自爆艇高速突襲制造致命破口。岸基導彈具備末端機動能力,可規避以色列“鐵穹”防御系統。改進型無人機續航提升至6小時,攜帶高爆彈頭,配合夜間紅外干擾設備,確保毀傷效果。
英國RUSI智庫6月最新報告指出,胡塞武裝的戰術源自伊朗“卡西姆”反艦戰教材,但更注重低成本、高殺傷力與技術混搭。五枚導彈分別打擊船橋、機艙、貨艙和舵機,形成所謂“癱瘓五連擊”。無人機用于補刀,確認目標徹底失能。裝備總成本約560萬美元,卻能摧毀價值逾2500萬美元的巨輪。
值得警惕的是,胡塞武裝明確表示,任何與以色列有業務往來的船只都在打擊范圍。懸掛第三國旗幟、臨時更換船籍等“規避”手段,都難逃胡塞的追溯打擊。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以色列海法港貨運量同比暴跌60%,而阿曼薩拉拉港則暴漲180%,紅海封鎖的“蝴蝶效應”已顯現。
中美歐博弈與中國護航的“事實豁免”
以色列在襲擊發生數小時后,出動20架戰斗機,對荷臺達港、伊薩角港等多處目標實施地毯式轟炸,并摧毀胡塞武裝改造的“銀河領袖”號貨輪。美國則宣布將“福特”號航母戰斗群從地中海調往紅海,聯合英國啟動“繁榮衛士2.0”護航計劃。日本、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響應,多數歐洲國家則選擇觀望。
與西方高調軍事介入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第46批護航編隊靜默穿行亞丁灣,護航范圍悄然延伸至紅海。中國國防部表態,護航行動“與當前地區局勢無關”,僅為維護國際水道安全。多艘外籍商船過紅海時主動聲明“搭載中國船員”或“與中國企業合作”,以降低被襲風險。中遠海運并未調整航線,顯示中國在中東特殊的戰略影響力。
阿聯酋《國民報》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紅海通過中國船只的襲擊概率為零。胡塞武裝“事實豁免”中國船隊,客觀上提升了中國航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與此同時,全球多國開始效仿中國,尋求與胡塞武裝建立“非敵對”身份標識。
巴以沖突的地緣外溢與“新冷戰”陰影
紅海危機的突然爆發,源自2025年6月中旬以色列與哈馬斯停火協議破裂。胡塞武裝隨即重啟海上打擊。英國衛星監控數據顯示,襲擊前一周,德黑蘭至荷臺達的航空貨運激增400%,導彈部件與無人機組件短時間內運抵戰區。胡塞武裝發言人當天警告:“任何挑戰封鎖令的船只,都將付出沉沒的代價。”
美國前中東特使布雷特·麥格克分析,擊沉第三國商船令美國陷入兩難:既難以直接報復胡塞,又無法對以色列盟友交代。證據鏈指向伊朗對胡塞的戰略控制。伊朗通過也門盟友掌控紅海通道,為自身貿易開辟避開霍爾木茲海峽的新路線。
紅海危機外溢,已經成為巴以沖突的“放大器”。一艘商船的沉沒,成為全球航運鏈、能源安全、地緣政治多重矛盾的交匯點。自2025年1月以來,胡塞武裝在紅海已多次擊沉或重創民用船只,累計影響航運量逾4200萬噸。
參考資料:一艘船只在紅海遇襲后 以色列打擊胡塞武裝控制的港口
2025-07-07 07:41·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