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海峰 編輯|馬青竹
MG品牌的售價跨度,大到讓人驚訝。
在6月30日發布會現場,MG上新了兩款車,一款是6萬元級別的燃油車MG5,而另一款則是32萬元的純電敞篷跑車Cyberster(參數丨圖片)。
針對這種奇特的現象,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解釋說:“很多品牌賣車是40萬賣30萬,30萬賣20萬……這樣天花板就低了。MG一定要為年輕人造夢,是讓夢想照進現實的選擇。”
在兩款車型巨大的價格跨度之間,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透露,MG將在未來推出13款新車,而這些車型將覆蓋轎車、SUV、跑車和獵裝車,并且涵蓋純電、插混、增程全技術路線。
所以,才有了燃油國民車和純電跑車同臺上市的景象。小米聚焦打造爆款成功的案例近在眼前,MG品牌這種大而全的打法是否不合時宜?
推燃油新車,面向全球,延續品牌力
小米YU7上市,3分鐘訂單20萬;小鵬G7上市,9分鐘訂單破萬。
為什么在純電車的高光時刻,MG卻依然不放棄燃油車?而且是一臺低價燃油車與一臺高價純電車同臺發布,業內實屬少見。
答案藏在MG品牌“立足當下、布局未來”的產品戰略中。
MG品牌百年發展過程中,征戰了全世界幾乎所有賽道,沉淀了寶貴的運動基因,吸引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貓王等名人車主。
這些品牌故事,都有一個共同背景——燃油車。MG品牌作為全球品牌,燃油車的銷量仍然占據主力,這也是其持續深耕燃油車市場的底氣。
數據顯示,2024年,MG品牌在全球銷量突破80萬臺,其中純電車型55.1萬輛,約占55%,燃油車型28.1萬輛,約占35%。燃油車型以MG5和MG ZS為核心。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公布的2024年歐盟乘用車市場數據顯示,歐盟境內汽油車銷量仍占據首位,市場占有率高達33.3%。在這里,燃油車依舊有著頑強生命力。
正因如此,俞經民在面對媒體質疑時,對燃油車充滿希望:“汽油車也要升級迭代,要進化,絕對不能說燃油車市場沒有了。”
而在MG老家——更為關鍵的英國市場,MG HS 2024年以67,492輛的戰績,躋身暢銷車TOP 10榜單,甚至多個月問鼎榜首。其中,燃油版占比44.7%,插混版占比38%。
然而,國內燃油車市場的情況則截然不同,2024年,燃油車總銷量1240萬輛,同比下滑15%。同時,市場份額跌至38%,下降8%。
在沒有情懷的加持下,新上市的MG5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緊湊級家用轎車市場復制海外市場的成功,只能依靠超高的性價比。
發布會現場,MG官方宣布2026款MG5的指導價為8.19萬–9.89萬元,但截至8月31日前,消費者可通過舊車置換的方式,以5.99萬元-6.69萬元的價格購買這款車型。
除此以外,官方還贈送兩個禮包,分別為終身基礎保養與核心零件終身質保。
數據顯示,2025年5月MG5銷量為6636輛,位列同級第13,表現非常穩定。其主要競品包括指導價相近的東風日產軒逸(10.86萬元起)、上汽大眾朗逸(7.999萬元起)、一汽-大眾速騰(12.79萬元起)等傳統燃油車,也面臨小鵬Mona M03(11.98萬元起)等新能源車型的競爭。
用不到6萬元的價格,將一臺主打年輕的自動擋緊湊級家用轎車開回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推出燃油新車的意義不止銷量,發布會現場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改裝MG燃油車,年輕與個性的車友讓剛剛履新的MG品牌總經理陳萃感慨:“MG品牌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在那里。”
燃油車與性能、操控的深度綁定,讓MG品牌百年賽道基因具象化。陳萃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不排除下一代MG5推出HEV的可能。”
用混動技術延續燃油車的生命,這大概就是MG品牌對過去百年造車歷史的堅守,也是新舊能源交替時刻的平衡。
百年MG,全面電動化
如果說,補貼后不到6萬元的MG5,意味著立足當下;那么投入100億,在未來2年推出13款新能源新車就是布局未來。
因燃油而輝煌百年的MG,必須在新百年注入電動新靈魂。
“將百年駕控基因與新能源技術深度融合。”陳萃在發布會現場,以1959年MG EX181創造410.5km/h世界紀錄的歷史影像作為指引,揭示了品牌轉型電動化的核心邏輯。
MG品牌正全力推進其“All in新能源”的戰略。
陳萃在發布會上明確指出,這次轉型遠不僅僅是將發動機換成電池那么簡單。核心目標,是要把MG品牌傳承了百年的駕駛樂趣和操控基因,與最前沿的新能源技術深度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面向未來的“電動化時代的運動新體驗”。
MG進入新能源市場,并非同質化去跟別人“卷”價格,而是要充分發揮上汽的體系力技術優勢。
依托上汽技術底座,MG將在未來兩年進入一個產品密集投放新階段,并計劃一口氣推出多達13款全新的新能源車型。
包括半固態電池、新一代高效率高集成度的電機,以及具備全算力的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在內的多項尖端技術,將首先在MG的新能源車型上實現量產應用。
例如,基于上汽集團自主研發的星云純電平臺,MG將通過高度模塊化的架構設計,實現多款車型的快速開發和更新換代。
同時,將更高端的新能源技術,以普通消費者能承受得起的價格推向市場。
通過“技術下沉”,展現出MG改變的野心。
事實上,MG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在海外銷量非常不錯,尤其是歐洲。
以MG4 EV為例,2024歐洲賣了25萬輛。在英國,MG4 EV的單月銷量甚至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
MG本身是來自英國的汽車品牌,過去十多年也早已完成全球市場的布局。
其他品牌出海還要介紹“我是誰”,MG出海只要講好“我有什么”。
攜手OPPO,嘗試新商業模式
車廠造手機,目前看效果都不太好,比如蔚來和魅族。反倒是手機品牌在汽車圈風生水起,比如小米和華為,MG與OPPO合作有什么化學效果?
此次MG和OPPO智行車機互聯戰略的發布標志著合作邁向新階段。
“OPPOrtunity”手車互聯戰略,標志著雙方合作從技術適配邁向生態共融。同步揭曉的還有電動化轉型首款戰略車型,全新MG4。
在全新MG4上首搭行業領先的手車互聯系統,實現“手機即車機”的無縫體驗:用戶通過OPPO手機可進行手機語音備車、手車應用融合、手車無感互聯、手機搖一搖導航、全量生態上車、AI智能融合等創新功能。
發布會現場,俞經民透露,新車機系統基于上汽零束自研架構打造,并與OPPO生態深度融合,將智能體驗從單一的車機層面提升至更為廣闊的生態層面。
在他看來,智能座艙的發展不應該丟掉手機,而是將車機與手機合二為一。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7月開始,全國120家上汽×OPPO聯合快閃店將正式上線。在這里,不但可以看到最新的OPPO 3C數碼產品,也能看到搭載OPPO互聯新系統的MG車型。
其實,雙方合作并非從最近才開始,而是始于5年前。
2021年,上汽集團就已經與OPPO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俞經民將5年來上汽與OPPO的合作歸納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在技術底座上打磨;
第二階段,秉持開放的合作模式,共同發起智慧車聯開放聯盟ICCOA,在聯盟內安卓手機都能連通,和其他廠家都能玩;
第三階段, MG將和OPPO聯合定義、聯合開發、聯合“營”和“銷”,包括商業模式,讓雙方完全融合。
只是,OPPO以及開放聯盟ICCOA并非MG品牌獨享,和OPPO“牽手”的也不止MG一家,還有新能源銷量之王比亞迪。
用戶奔著OPPO而來,并堅定選擇MG產品的概率有多少,目前并不明朗。
OPPO與MG兩家聯手互相賦能,釋放出什么潛力?能否為MG帶來產品力和銷量的實質性提升?全新商業模式的運營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