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聽你的”3名考生放棄清北報考華五,班主任破防怒刪群聊
近段時間,恰逢高考志愿填報高峰期,一樁新聞直接登上了熱搜。
起因是某重點高中的三名高分考生(兩名理科前三和一名文科第六)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拒絕了學校和老師要求他們報考清華北大冷門專業的建議,轉而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的熱門專業。
這一行為引發了班主任的強烈不滿,他在班級“清北群聊”中發布長篇宣言后解散了該群。
班主任在長文中的詳細描述,包括:他指責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學生的行為讓學校的清北夢破碎,對不起學校超過百萬的投入、老師的傾情陪伴以及全校師生的期待。
他甚至使用了“來生不記朱、濤、夏”這樣的激烈言辭。
而這起事件的核心沖突,其實在于——教育者的控制欲 vs 學生的自主權。
班主任的“破防”動機首先是利益驅動。
地方高中普遍存在“清北獎金”機制,班主任因學生考入清北可能獲得數萬至十幾萬不等的獎金,且清北錄取率直接關聯學校排名、招生噱頭及教師晉升。
三名學生放棄清北,意味著班主任個人利益與學校業績的雙重損失。
班主任在群聊解散宣言中強調“學校三年投入超百萬”、“教師帶病陪考”,指責學生“辜負期待”,試圖以道德綁架將學生塑造為“報恩工具”,而非獨立個體。
相比之下,學生的選擇則更加理性,側重于“專業優先”策略——“寧選華五熱門,不讀清北冷門”。
三名學生(理科前三、文科第六)拒絕清北冷門專業(如核物理、護理),選擇復旦、上交的微電子、數學等熱門王牌專業。
華五這些專業在學術資源、產業對接及就業薪資上顯著優于清北邊緣學科。
新一代學生更清醒認識到“名校光環≠人生贏家”。
一名當事學生直言:“憑啥聽你的?”,凸顯對自身發展主導權的堅持。
很快,該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大多數人支持學生的選擇,認為專業選擇是人生大事,學生有權利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做決定。
有網友批評班主任“道德綁架”,指出“學校付出,老師陪伴”是教育的基本職責,不應成為要挾學生的資本。
網友批判班主任“越界”、“枉為人師”,普遍譴責班主任將教育職責異化為“利益交易”,其“解散群聊+公開羞辱”的行為暴露了格局狹隘。
該校設立“清北團隊合作群”,提前介入學生志愿填報,將招生辦與尖子生捆綁施壓的行為。這種制度化的干預,實則是將學生視為“升學KPI的零件”。
同時,這起事件撕開了教育功利化的遮羞布,暴露了“唯名校論”的弊端。
“清北率”背后的畸形生態:縣級中學尤甚,清北錄取數被等同于“辦學成功”,甚至出現“1個清北生抵10個華五生”的考核標準。
地方政府以清北人數分配教育經費,學校則向教師下達“清北指標”,形成逐利鏈條。
對學生的隱性傷害極大——
專業錯配悲劇:為沖清北調劑冷門專業,后續面臨轉專業難、就業率低、心理落差大的案例頻發。
例如北大考古、清華土木近年就業率墊底,而復旦微電子畢業生平均起薪超30萬。
自主意識扼殺:班主任指責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實則是壓制其獨立思考能力。教育的成功本應體現為“學生敢對人生重大選擇說不”。
教育的本質應是“賦能”而非“壓制”,是“成全”而非“占有”。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