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突尼斯、哈薩克斯坦將被征收25%的關稅,南非和波黑將被征收30%的關稅,印度尼西亞將被征收32%的關稅,塞爾維亞和孟加拉國將被征收35%的關稅,泰國和柬埔寨將被征收36%的關稅,老撾和緬甸則面臨高達40%的關稅。
為什么特朗普要對這14個國家加征關稅呢?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具體考量呢?
第一呢,首先是壓力測,通過極限施壓,?倒逼貿易協議達成? 被列名單的國家均為未能在緩沖期(原定7月9日前)與美國達成新貿易協議的對象。
特朗普在信函中明確要求這些國家“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否則將執行關稅,并威脅若報復將追加同等稅率。
第二呢,雖然是對14國征收關稅是同時宣布的,但稅率是不一樣的,經濟發展水平高,談判籌碼?多,工業化程度較高的日、韓、馬來西亞等稅率定為25%,而對美依賴度高的制造業小國(如老撾、緬甸)則面臨40%最高稅率,形成“階梯式”施壓力度
第三呢,針對性很強,主要?聚焦亞洲供應鏈國家?,14國中12個為亞洲國家,涵蓋汽車零部件(日韓)、電子產品(馬來西亞)、紡織(柬埔寨、孟加拉國)等美國重點產業的外包基地。此舉意在迫使產業鏈回流或開放市場。
第四呢,?資源型國家納入范圍,? 南非(礦產)、哈薩克斯坦(能源)被征稅,反映對資源品貿易條件的調整訴求,但稅率低于制造業國家(南非30%)
第五呢,有切實的政治與戰略考量,柿子撿著軟的捏,優先選擇經濟規模較小、反制能力較弱的對象實施首輪關稅,?規避與主要經濟體直接沖突?。中國,歐盟等與美國貿易量巨大的國家沒有被納入本輪名單中。
第六呢,特殊案例揭特殊對待:?柬埔寨、泰國高稅率(36%)?是因為兩國4月曾因太陽能產品被征收超3500%關稅,本次再列名單,凸顯美國對其供應鏈角色的持續打壓,?波黑、塞爾維亞(30%-35%)?:作為歐洲非歐盟國家,是因市場準入問題被納入制裁范圍。
結論:
選擇這14國是因為:未達成協議+產業鏈關鍵+低報復風險,規避與核心經濟體爆發全面沖突,通過差異化關稅撬動貿易談判,先打個樣板,然后讓其他國家就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