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還未訪華,三份來自美國的“大禮”已悄然抵達。這突如其來的示好,有人解讀為美國對華戰略的軟化,有人看穿其背后的博弈算計,更有聲音直言:這是美國在與東大的較量中逐漸落于下風后的無奈之舉。
第一份“大禮”,是恢復對東大大飛機發動機的出口。
這一決定,與三年前美國全面封鎖的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對比。2021年,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東大商飛等多家航空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不僅禁止通用電氣、普惠等企業向東大出口航空發動機,連維修保養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也被嚴格管控。美國的算盤打得響亮:通過掐斷“心臟”供應,延緩東大商用大飛機的研發進程,鞏固其在全球航空產業的壟斷地位。
然而,這場封鎖卻意外成為東大航空工業的“催命符”與“加速劑”。東大商飛聯合中科院、中航工業等機構,啟動“長江1000A”發動機的攻堅計劃。在上海臨港的航空發動機研發基地,數千名工程師連續三年攻關,突破高壓渦輪葉片的單晶材料技術、燃燒室的高效冷卻系統等23項核心技術。據業內消息,該發動機已完成高空臺測試,預計2025年底將搭載C919進行首飛驗證。
美國此時解禁發動機出口,時機耐人尋味:
一方面,東大國產發動機即將進入裝機階段,美國企業若持續封鎖,將徹底失去東大這個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數據顯示,東大未來20年預計新增民用飛機4500架,發動機市場規模超3000億美元。通用電氣等企業近期財報顯示,因對華出口受限,其航空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8%,股價跌幅超10%。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以解禁為籌碼,換取東大在關稅談判中讓步,甚至希望東大放緩國產發動機研發——這種“既想賺錢又想遏制”的矛盾心態,恰恰暴露了其戰略焦慮。
第二份“大禮”——取消芯片設計軟件出口限制,更像是一場遲來的妥協。
2023年,美國商務部將EDA軟件(芯片設計的“工業母機”)納入對華出口管制清單,試圖從源頭阻斷東大芯片產業的升級路徑。當時,美國商務部官員直言:“要讓東大在先進芯片領域永遠落后一代。”
但東大芯片企業的反擊遠超預期。華為海思聯合華大九天,耗時18個月完成國產EDA軟件的替代研發,在28納米制程領域實現全流程自主可控。中芯國際更是宣布,其14納米FinFET工藝良率已提升至95%,足以滿足汽車芯片、物聯網設備的需求。據海關數據,2024年東大芯片進口額同比下降12%,而國產芯片自給率提升至28%。
美國此時松綁芯片設計軟件出口,實則是行業壓力下的無奈之舉。美國軟件巨頭近期向國會施壓,稱對華出口限制已導致其全球市場份額從78%降至65%,而東大本土EDA企業的市場份額從5%飆升至18%。一位行業分析師直言:“美國的封鎖就像給東大芯片產業注射了強心針,現在他們不得不松開握緊的拳頭。”
第三份“大禮”——恢復乙烷對華出口,更凸顯美國能源戰略的尷尬。
2023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暫停向東大出口乙烷(乙烯的原材料,廣泛用于塑料、化纖產業),當時美國能源部曾揚言:“東大化工產業將因原料短缺陷入停滯。”
但東大的應對堪稱教科書級案例:一方面,與卡塔爾簽訂2000萬噸/年的乙烷供應協議,期限20年;另一方面,加速國內頁巖氣開發,四川瀘州頁巖氣田的乙烷產能從100萬噸/年提升至300萬噸/年。到2024年6月,東大乙烷進口結構已從“美國依賴”(占比98%)轉變為“多元供應”(卡塔爾占45%、國內自產30%、美國僅占25%)。
美國乙烷生產商的損失最為慘重。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企業在墨西哥灣的乙烷出口終端因庫存積壓,被迫關停3條生產線,每天損失超2000萬美元。美國石油協會近期發布報告,呼吁政府立即恢復對華乙烷出口,否則“將有5萬從業者面臨失業風險”。
懂王的三份“大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全球貿易戰略調整的縮影。早在2024年初,他就制定了“先控盟友,再壓東大”的談判策略——試圖通過逼迫歐洲、日韓等盟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形成對華合圍之勢,為中美關稅談判增加籌碼。
懂王急于示好的深層原因,離不開東大稀土產業的壓倒性優勢。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導彈制導等領域不可或缺。而東大在稀土產業鏈的地位,堪稱“全球獨一份”——占據全球90%的稀土分離產能、85%的永磁材料產能、70%的稀土應用專利。
2023年,美國試圖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打造“稀土供應鏈聯盟”,但現實給了他們沉重一擊。澳大利亞萊納斯稀土公司的分離廠因環保問題被迫關停,加拿大MPMaterials公司的稀土礦因缺乏分離技術,只能將原礦運往東大加工。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24年美國稀土進口量中,仍有82%來自東大。
更讓美國焦慮的是,東大在稀土應用領域的創新持續突破。中科三環研發的釹鐵硼磁體,磁能積突破58MGOe,比美國同級產品高出12%,已被特斯拉、寶馬等企業列為首選供應商。北方稀土則開發出稀土儲氫材料,使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提升30%,充電時間縮短至15分鐘。
這種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談判籌碼。2024年5月,東大商務部發布《稀土出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稀土深加工產品實施出口配額管理。消息一出,美國國防部立即向國會提交報告,稱“若東大限制稀土出口,美軍F-35戰斗機的生產將被迫停滯,戰斧導彈的庫存只能維持6個月”。
作為人精的懂王,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三份“大禮”的送出,某種程度上是對東大稀土優勢的“回應”。但東大的態度始終明確:稀土不是政治博弈的工具,但也絕不能成為別人卡脖子的軟肋。
美國的封鎖與松綁,反而加速了東大自主創新的步伐。在大飛機領域,C919的國產率已從首飛時的58%提升至78%,除發動機外,航電系統、起落架等核心部件均實現國產化。東大商飛董事長賀東風透露:“到2025年,C919的國產率將突破90%,長江1000A發動機將實現裝機量產。”
芯片產業的突破同樣令人振奮。中微公司研發的5納米刻蝕機通過臺積電驗證,即將進入量產階段;上海微電子則宣布,28納米光刻機將于2025年交付使用。這些突破意味著,東大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已打破美國的壟斷,形成完整的自主產業鏈。
能源領域的自主保障能力也顯著提升。除了乙烷供應的多元化,東大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域的優勢持續擴大。2024年上半年,東大光伏組件出口額同比增長25%,占據全球75%的市場份額;風電整機出口量增長40%,超越丹麥維斯塔斯成為全球最大風電設備出口國。
這種全方位的自主創新能力,讓東大在中美博弈中擁有了“不卑不亢”的底氣。美國的制裁就像篩子,濾掉了依賴,留下了自強。現在的東大,已經不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在實力決定話語權的時代,東大早已不是那個可以任人拿捏的國家。平等相待、合作共贏,才是中美關系唯一的正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