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烏沖突到2025年2月已滿三年時間,在戰場上,俄羅斯的優勢比較明顯,但是回到國內,俄羅斯的經濟并不算景氣。
于是在近幾年,俄羅斯主動把海參崴、圖瓦、庫頁島這仨歷史上最敏感的地方,一股腦兒都向咱們開放了。
俄羅斯對中國態度發生逆轉了?老毛子究竟打的什么算盤?
作者-水
18個月,三個地方集體"變臉"
你要知道,18個月內讓三個爭議地區同時開放,這事兒前所未見。
先說海參崴這個地方。俄國人管它叫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東方的主宰",聽著就挺霸氣。可歷史上,這地方明明白白是咱們的,清朝時候叫海參崴,是個重要的貿易港口。后來被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給搶走了,這事兒提起來,中國人心里多少都有點疙瘩。
2023年5月,俄羅斯突然宣布,從6月1號開始,允許吉林省的貨物通過海參崴港口進行中轉運輸。這個決定,雖然港口主權沒變,但實質上是給咱們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要知道,吉林是內陸省份,一直缺個方便的出海口,貨物運輸成本高得要命。現在有了海參崴這個通道,貨物能直接通向大海,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好處,那是相當直接的。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海參崴港口處理中國貨物的量,同比增長了280%,這個數字可不是鬧著玩的。港口工人忙得腳不沾地,集裝箱堆得像小山似的。以前空蕩蕩的碼頭,現在車水馬龍,一派繁忙景象。俄羅斯人自己都說,這是遠東地區幾十年來最熱鬧的時候。
說到這里,你肯定好奇這背后的原因。畢竟,俄羅斯對這個港口看得很緊,現在能對中國開放,變化確實夠大的。
被逼出來的"向東看"
說實話,俄羅斯這么做,實在是被逼的沒辦法。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的制裁像潮水一樣涌來,一波接一波,把俄羅斯經濟壓得喘不過氣。能源出口被卡脖子,金融系統被踢出SWIFT,連可口可樂、麥當勞這些日常品牌都撤走了。俄國人的日子,一下子變得緊巴巴的。
最要命的是戰爭費用,根據公開資料,俄羅斯每天在戰場上的開支就要3億美元,這包括軍人工資、彈藥消耗、裝備維護等等。
你想想,一天3億,一年就是1095億美元,這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個天文數字。更別說國內因為制裁導致的失業率飆升,就連首都莫斯科的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的專家分析得很到位,他們認為這是俄羅斯"戰略東移"的明確信號。以前,俄羅斯的重心一直在歐洲,對亞洲這邊多少有點看不上眼。可現在西邊的路走不通了,只能把目光投向東方。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大,胃口足,對俄羅斯來說就像救命稻草一樣。2024年前三季度,中俄貿易額已經超過1800億美元,全年突破2400億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這個數字,比俄烏沖突前增長了40%多,說明兩國經貿關系確實在加速深化。
話說回來,壓力歸壓力,具體怎么緩解呢?這就要看俄羅斯的實際行動了。
從"防著你"到"求著你"
先說圖瓦共和國這個地方。它在西伯利亞南部,緊挨著蒙古國,歷史上也是咱們的地盤,叫唐努烏梁海。20世紀初被沙俄搞獨立,后來并入蘇聯,現在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這地方資源豐富得很,煤炭、鐵礦石、黃金樣樣都有,但就是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好東西運不出來,等于守著金山餓肚子。
2023年,圖瓦的領導人弗拉迪斯拉夫·霍瓦利格做了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親自帶著當地的礦產樣品到中國來推銷合作。你想想,一個共和國的領導人,拿著石頭樣品滿世界跑,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們希望加入"中蒙經濟走廊",還盼著中國投資修鐵路,把資源運出來。
更有意思的是庫頁島,這個俄羅斯最大的島嶼,面積是海南島的兩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得驚人。已探明的油氣資源達到70億噸,比咱們南海的石油資源還多一倍。
以前,俄羅斯對這些能源項目捂得嚴嚴實實,外企想插手門都沒有。
可現在情況變了。西方制裁后,很多外國公司撤走了,俄羅斯自己搞項目既缺錢又缺技術。
2023年6月,薩哈林州長瓦列里·利馬連科專門跑到中國,拿著地圖熱情地給中方代表介紹油氣田的情況,態度那叫一個積極。
從以前的"嚴防死守"到現在的"熱情邀請",中間的落差能有多大,想想就知道。
地緣政治的"東方牌"
往深了說,這不只是經濟合作那么簡單,更是地緣政治的重新洗牌。
從全球格局來看,美國主導的西方體系對俄羅斯進行全面圍堵,試圖把它徹底孤立起來。但是,地緣政治從來不是零和游戲,當西方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東方往往會打開另一扇窗。俄羅斯選擇與中國深化合作,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尋找新的戰略支撐點。
中俄關系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現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平臺上密切協調,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明顯增強。
特別是在能源、科技、農業等關鍵領域的合作,不僅滿足了雙方的發展需要,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
對亞太地區來說,這確實是個大變化。中俄合作的深化,必然會影響這一地區的力量平衡。一方面,它為地區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可以形成更大的發展合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某些地緣政治緊張關系,特別是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形成競爭。
當然了,機遇和挑戰總是并存的。對中國來說,俄羅斯的戰略轉向確實提供了巨大機遇。在能源安全方面,俄羅斯豐富的油氣資源可以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穩定保障。在科技合作方面,兩國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端技術領域有很大合作空間。在農業貿易方面,俄羅斯廣袤的土地和中國巨大的市場形成了完美互補。
但挑戰也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文化差異、發展水平差距等等,都可能成為深化合作的障礙。特別是在國際社會對俄制裁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與俄合作和與西方關系,這需要高超的外交智慧。
結語
從海參崴到庫頁島這一路走來,俄羅斯的選擇其實挺現實的,也讓歐亞大陸的合作版圖徹底變了樣。三個歷史爭議地區的同時開放,標志著中俄關系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老實講,真正的地緣政治從來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西方那邊關了門,東方這邊自然就開了窗。俄羅斯這次轉向,說到底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
面對這種地緣政治的重新洗牌,你覺得咱們該怎么把握機會,又該防范哪些風險?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