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我領到了一枚“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是黨中央發給我們這些老黨員的特殊禮物。每當看到它,我就會想起自己當年入黨時的情景。
那時,我在昆明軍區的一個野戰部隊服役,因為在部隊表現優秀,入伍當年我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那時的我,剛剛踏入軍旅生活,入黨時差一個月才滿18歲。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入黨沒有預備期,直接就成為了共產黨員。成為共產黨員的同時,連隊的指導員發給我一本紅色的黨費證,它是我每月交納黨費的憑證。
作為一名當年的新兵,我的津貼費只有6塊錢,但每個月我都會按照黨章規定,準時交納兩毛錢黨費。盡管這兩毛錢現在看來有些“微不足道”,但我每次都交得非常認真。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因為我認為,黨員交納黨費是一件嚴肅而莊重的責任。
軍旅十年,紅色的黨費證一直陪伴著我。脫下軍裝后,隨著工作和職務的變動,我的黨費也隨之變化。記得幾年前,我一年交的黨費已有幾百元。但無論多少,我始終懷念著那個軍旅時代的“小本本”,那是我珍貴的青春記憶。在部隊時黨紀嚴明,我的指導員,也是我的入黨介紹人,曾認真地告訴過我:如果一個黨員連續半年不交納黨費,同時沒有正當理由,就被認為自行脫黨。所以我一直保持著對交納黨費的高度責任感。
關于黨費,故事多多,我記得軍旅作家王愿堅寫過一篇小說,名叫《黨費》,后來還改編成了電影《黨的女兒》。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于敵人封鎖,鹽變得非常稀缺,黨費就由鹽巴或咸菜代替,鄉親們便將鹽水浸在棉絮里,再穿著棉衣將這些棉絮帶到蘇區,然后重新用水將鹽沖洗出來,以備食用。這些故事至今聽來依然震撼人心,也讓我感受到,黨費更承載著歷史的滄桑和時代的洗禮。
△ 電影《黨的女兒》劇照。圖片來源:中國文藝網
還有一個故事是我看到一個老八路的回憶錄,他是在行軍途中入的黨。入黨那一天,黨小組長讓他交黨費,他表示自己身無分文。黨小組長非常有趣,告訴他說:“你到路邊的河灘上撿兩塊白石子交給我,就算你的黨費。”這個簡單的故事,給了我深刻的啟示:黨費是一種特殊的“貨幣”,它不僅是金錢,更是對黨的忠誠和對組織的責任。
每次交黨費,我都會想起自己從云南軍旅帶回的那本紅色的黨費證,它陪伴了我10年軍旅生涯,是關于青春與黨費的珍貴記憶。對我本人而言,交納黨費是一個擁有近6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的基本覺悟。
(作者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原副主席)
作者:高洪波
文字編輯:郭海瑾
新媒體編輯:石偉強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