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包晶晶 每經編輯:陳夢妤
WeWork中國首席技術官胡建 (WeWork中國提供)
“存量時代,商業地產的價值不再僅僅取決于地理位置和硬件設施,更取決于其能否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和滿足多樣化需求。”日前,WeWork中國首席技術官胡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時表示。
談及不久前的“2025年AI科技創新生態盛會暨WeWork中國新品全球首發”,胡建表示,整個行業已經經歷了從快速擴張到自我迭代,再到顛覆重建的過程。當前辦公樓宇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本質上來自供需錯配。今年發布的靈活辦公智能解決方案“悠座FLEXJOY”完成了從門禁到空間管理,再到財務管理的一體化再升級,通過技術手段精準匹配需求。
NBD:靈活辦公概念在國內已深入人心,此次WeWork中國提出向“連接器”轉型意味什么?
胡建:在WeWork進入中國市場的1.0階段,曾憑借獨特空間設計和社區理念在商辦市場脫穎而出,彼時國內類似產品稀缺,空間設計成為核心競爭力。但十余年發展后,行業競爭格局劇變,國內外眾多中小運營商在空間設計和社區營造上不斷進步,逐漸追平我們的優勢。
加入WeWork中國6年以來,我親歷了整個行業從快速擴張到自我迭代、顛覆重建的過程。這次轉型是我們在技術發展浪潮與商業地產未來趨勢推動下,對商業模式的全面重構。
NBD:如何理解當前辦公樓宇市場供給過剩與靈活需求未得滿足的矛盾?
胡建:這個矛盾本質上是市場供需錯配導致的。從供給端看,國內商業地產市場玩家結構單一,運營模式趨同,辦公產品同質化。2018年前后,靈活辦公的出現雖帶來些許變化,但整體影響有限。而在海外成熟市場,非傳統玩家占比接近30%,靈活辦公運營商、居住辦公融合項目以及俱樂部式辦公空間等多元主體使市場供給豐富。從需求端看,國內用戶需求日益細化,現有產品也已經無法充分滿足。
NBD:存量時代,如何突破傳統靈活辦公“二房東”模式的效率天花板?
胡建:存量時代,商業地產的價值不再僅僅取決于地理位置和硬件設施,更取決于其能否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和滿足多樣化需求。“二房東”模式已經進入陣痛期,但這恰恰是變革的契機。
WeWork中國通過自研技術,實現了1天甚至1小時的碎片化需求智能匹配,并且開放第三方業主接入閑置資產。借助實時監測和空間使用數據分析,為每個樓宇資產賦予數字化標簽和特征,不僅可以更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也為業主提供了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在利用AI技術進行樓宇智能化改造上,傳統概念里可能需要大量資金用于硬件和軟件升級,但通過深入研究已有的硬件模塊,利用底層技術協議直接與硬件連接,不僅解決了資金投入問題,還能夠讓技術真正落地并發揮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