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約峰會上的“特朗普爸爸”風波之后,北約新任秘書長呂特再次語出驚人。7月5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不僅繼續對特朗普大加贊賞,隨后更將矛頭指向中國,稱中國將會“借刀俄羅斯”,挑起對歐洲的戰爭,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日,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迅速回擊呂特的言論,并表示:“呂特唯一說對的是他自己應該學習俄語,將來可能用得上。” 德媒《柏林日報》就呂特和北約未來發展發表評論。相關報道現編譯如下:
許多北約安全專家指出,莫斯科與北京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趨同,可能對西方國家的安全體系帶來深遠影響。
基輔智庫“新歐洲中心”(New Europe Center)的布圖爾斯卡(Nataliya Butyrska)近日在接受《基輔獨立報》采訪時表示,部分觀點認為,當前的地緣格局或將促使歐美力量更多集中于歐洲,從而對其他地區產生牽制效應。《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外交高層在與歐盟方面交流時指出,俄烏局勢的持續變化,可能對亞太地區的戰略穩定構成間接影響。
▲圖源:John Thys/AFP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若北約只聚焦于歐洲方向,可能會被視作亞太地區其他國家調整自身戰略節奏的重要變量。澳大利亞前陸軍將瑞安(Mick Ryan)指出,這種跨區域的“多線壓力”對美歐聯盟而言構成不小挑戰。
此外,朝鮮在地區局勢中的存在感也持續增強。多國情報機構披露,其與相關國家在軍事物資層面的互動正在持續。西方專家分析認為,如果東北亞局勢進一步緊張,可能會牽動更廣泛的地區安全態勢。
在此背景下,多位西方安全事務專家呼吁北約不應陷入“戰略樂觀”。盡管各成員國已在近期海牙峰會上作出表態,計劃將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但實際達成這一目標的時間和方式仍有待確認。
▲圖源:John Thys/AFP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專家盧卡斯(Edward Lucas)指出:“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北約在新的政治現實下似乎迅速重回常態,表現出某種松懈傾向。”他認為,目前各國所提出的防務預算更多仍停留在宣示層面,實際部署和執行時仍就存在差距。
整體而言,亞洲區域內各國間的互動日益增多,引發西方戰略界對其可能形成“新格局”的持續關注。包括東北亞的區域間互動、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以及亞洲相關動向,都促使北約國家希望能夠重新評估整體戰略格局。荷蘭首相呂特等多位北約高層也在近期密集表態,強調當下的國際環境不容低估,任何“戰略誤判”都可能帶來高昂代價。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