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現在比的是誰家日子過得舒坦。
全款買房的老張家成了全村焦點。兒子在省城一把付清房款,老兩口每天遛彎的腳步聲都透著輕松。
現在村里年輕人進城買房,十個有八個要背二三十年債。六旬老漢為幫兒子還貸,不得不進城當搬運工。全款戶的優越感,就寫在老張曬得黝黑的皺紋里。
李家院里五年沒傳出過爭吵聲。癱瘓的老太太有三個兒媳輪流伺候,連尿墊都有人搶著洗。
大兒媳主動讓出主臥改無障礙房,二媳婦每月掏兩千請護工。現在多少兄弟為爭宅基地打破頭?
能拼三張桌子吃團圓飯的,比開寶馬的更有面子。王家小子捧的鐵飯碗讓種菜老板眼紅。
縣稅務局四千的月薪聽著不多,但五險二金樣樣全。疫情時合作社賠得底掉,他家工資照發不誤?,F在村里職高都開起了行測課,考公比例兩年翻了一番。
老趙家牛場賠三十萬都沒眨過眼。兩百頭存欄的底氣,讓他敢給兒子盤下鎮上快遞站。農村搞產業最怕資金鏈斷,能承包百畝果園裝滴灌的,都是能熬到行情回暖的狠角色。
水泥路通到家家門口后,五菱宏光早不是稀罕物。
真正讓人眼熱的,是睡得著覺的日子——不用愁月供、不怕生大病、更不擔心返貧。當城里人還在搶學區房,老鄉們早悟透了:無債一身輕,家和萬事興。
穩定比啥都金貴。公務員雖掙得少,但旱澇保收;養殖戶敢賠敢賺,底子厚才是硬道理。現在村里最怕聽誰家孩子又背了房貸,那等于把全家綁上三十年的磨盤。
家和萬事興這話真不假。說到底,農村人現在比的是抗風險能力。有編制旱澇保收,家底厚賠得起,這些才是新剛需。
車啊房啊,早就不在攀比清單上了。
您村里有這樣的幸運戶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