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參觀者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老照片還原聶榮臻元帥戰地救孤的故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楓 攝
等比例復刻的修建新津機場的石碾子。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楓 攝
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7月8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本次主題展覽中諸多“四川元素”引人注目,它們生動展現了四川人民在抗戰中的英勇事跡與巨大貢獻,承載著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記憶。
前線御敵的四川力量
本次主題展覽中,眾多川籍將帥的事跡令人敬仰,比如聶帥戰地救孤。
展覽還原了聶榮臻元帥戰場救助兩名日本孤女的故事。1940年百團大戰,在攻占井陘煤礦的戰斗中,八路軍救下兩名日本遺孤,聶榮臻親自照料并安排將孩子送還,并專門給日方指揮官寫了一封信,請將兩個孩子“轉交其親屬撫養”。1980年7月14日,闊別整整40年后,當年被救的小女孩美穗子來北京拜會聶榮臻元帥,當面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在反映川籍將帥的老照片中,我們還看到:1938年陳毅任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蘇皖地區,開辟蘇南抗日根據地;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研究作戰計劃。
“不驅逐倭寇,誓不還鄉。”當年,無數川中子弟以此信念出川抗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川軍抗戰史。
據了解,抗戰期間,四川出兵總計340萬人,征兵數量占全國20%以上,平均每17個四川人就有一個人上前線。340萬川軍將士出川抗戰,轉戰7萬里,參與28個大型會戰、戰役,守衛了全部前線戰場1/5的國土。最終,64萬多英魂埋骨他鄉,傷亡失蹤人數居全國之首。
后方支援的四川擔當
抗戰期間,除了前線浴血奮戰的川軍,四川在后方的貢獻同樣功不可沒。
據了解,四川先后接納和安置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各類機關57個、各級公務人員5000人,遷川高校48所、師生20000多人,還有成千上萬來川避難的同胞。
抗戰期間,中國工業集中的上海和沿海地區的工礦企業紛紛遷往內地。記者在一份內遷廠數統計表中看到,截至1938年12月底,遷至后方的工廠達304家,其中遷到四川的數量最多,為134家,涵蓋機器五金、電器無線電、陶瓷玻璃、化學等多個領域,為抗戰時期的工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民眾還積極為盟軍修建機場。展館中修建新津機場時用的石碾子(按實物等比例復制),格外引人注目。全憑人力拉動的石碾子,讓觀展的中央民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安玲熳大為感嘆,“難以想象,震撼到我了。”
為了保障抗戰運輸通暢,四川還新建擴建空軍基地33處。1943年,50萬民工僅用半年時間就搶修出新津、邛崍等4個戰略轟炸機機場和5個驅逐機機場。
看過展覽,北京市民陳先生由衷表示:“川人把那種刻在骨子里的民族氣概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或許與川人一直以來的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密不可分,實在令人敬佩。”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 發自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