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2025年7月6日,日本與菲律賓達成協議,日本將向菲方出口6艘海上自衛隊退役的“阿武隈型”護衛艦,日本防衛省稱旨在提升兩國軍事協同能力。這批護衛艦全長109米,標準排水量2000噸,在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服役超30年,因自衛隊員人手不足及裝備老化被新型艦替換。菲律賓空軍司令科爾杜拉同期表示考慮采購日本航空自衛隊退役的F-2戰斗機,以彌補韓國FA-50輕型攻擊機反艦能力的不足。
“阿武隈型”護衛艦無法搭載直升機,實際戰斗力甚至不如海警裝備的054和052D。F-2戰斗機的雷達系統設計存在問題,生產線已拆除十年,零部件需拆解退役機拼湊,性能對標中國的殲-7、殲-8都顯吃力。日本這一行為背后有多重考量。“阿武隈型”護衛艦拆解費用約需每艘300萬美元,轉售菲律賓可節省開支。通過“共同開發”名義對護衛艦加裝反艦導彈,能迂回規避《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中禁止直接出口攻擊性武器的規定,突破武器出口限制。
馬科斯(資料圖)
出口這些武器還能測試東南亞各國反應,畢竟該地區國家曾遭日本侵略,對日本軍事行為敏感。日本一直想在國際軍火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卻因歷史問題受阻,防衛省官員私下稱菲律賓為“武器出口正常化的試驗田”。菲律賓選擇接受這些裝備,核心原因是經濟拮據。菲國防預算2025年僅29億美元,美國20架F-16V報價55.8億美元,遠超其承受能力。二手F-2單價僅5000萬美元,“阿武隈型”護衛艦價格也較低,對菲律賓而言算是能負擔的選擇。
日本通過OSA機制連續兩年將菲律賓列為首要援助對象,提供雷達、巡邏艇等裝備增強在南海的介入能力。但明眼人都清楚,這些裝備難以對中國構成實質威脅,即便加上美軍基地力量,也未必能在與中國的對抗中占據優勢,日本更多是想借此給中國添堵。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動作不斷,近期還拋出“單一戰區”概念,將南海和東海視為整體軍事行動區域,聲稱要與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設立協調中心。
日本軍艦(資料圖)
這種做法毫無根據,南海和東海是不同地理單元,涉及國家、歷史遺留問題等都有差異,強行混淆是為域外勢力介入提供借口。日本向菲律賓出口護衛艦,是其首次向外國出口護衛艦。這一開先例的行為若持續,未來可能有更多日本退役艦艇通過美國和盟國援助、贈送或出售給菲律賓,使菲律賓海軍作戰艦艇數量明顯增加,在南海的動作可能更頻繁。
這些護衛艦在實戰中與中國軍艦遭遇難有勝算。中國海軍的054A護衛艦在數量、質量和戰斗配置上,都遠超菲律賓海軍現役所有戰艦,更不用說更先進的驅逐艦等裝備。日本除了在南海有所動作,還在加強自身武器裝備發展,像23式防空導彈、24式步兵戰車、12式反艦導彈改進型等都在推進。同時,日本也在積極拉攏其他國家,7月6日,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對蒙古進行為期8天的訪問,在二戰結束80周年的背景下,這一行為意義耐人尋味。
菲律賓防長(資料圖)
日本將6艘退役護衛艦交給菲律賓,意圖已然清晰。這些動作雖難改變地區力量平衡,卻可能給地區穩定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菲律賓若將這些裝備當作與中國對抗的資本,最終恐怕只會自食其果。在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當下,各國更應秉持和平理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而非依靠軍事手段加劇緊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