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王豪
在舞陽縣舞泉鎮,柴莊村的蛻變堪稱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從歷經三次搬遷的村莊到如今“民富、村美、業興、人和”的現代化社區,這背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偉亞以黨建為筆,以實干為墨,書寫了一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動人篇章。
黨建引領筑堡壘 五星創建聚合力
“村子要發展,黨建是引擎。”這是楊偉亞常掛在嘴邊的話。作為50歲的中共黨員,他上任后便錨定“五星”支部創建目標,把建強支部作為首要任務。選優配強兩委班子,規范“主題黨日”等黨內生活,落實村干部坐班、民主評議等制度,一系列舉措讓支部堡壘愈發堅固。
黨員的先鋒作用被充分激活。在楊偉亞倡議下,黨員、青年、巾幗三支突擊隊應運而生,結合網格化管理推行“樓長+單元長”制度——村兩委干部任樓長,黨員任單元長,帶動村民輪流打掃衛生。此舉既省下物業費,又讓社區環境潔凈如新,更喚醒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產業興村謀共富 民生福祉記心間
發展集體經濟是共同富裕的關鍵。楊偉亞帶領村兩委“走出去、引進來”:與河南辰碩工貿公司合作,注入資金獲年底分紅;出租安置區門面房穩定增收;成立物業公司、物流公司,為集體經濟發展添翼。
生態宜居是民生期盼。依托“蜀王王建故里、國家森林村莊”名片,柴莊村升級王城游園綠化水平,社區一期新鋪柏油路面、新建圍墻,二期添設涼亭長廊,讓居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平安法治是幸?;?。村里常邀公檢法人員開展普法宣傳,化解征地拆遷遺留問題“一人一策”,實現零上訪、零案件、零事故。文明幸福星創建更暖人心:升級電車充電設施、建40余米長車棚解民憂,每年免費體檢、評先評優、辦文體活動,讓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
舍家為公促搬遷 初心如磐映民心
柴莊村的變遷,始于艱難的搬遷歷程。2014年,河南金大地公司擴建需三個自然村整體拆遷,涉及近400戶1300多口人。時間緊、任務重,楊偉亞挺身而出。
那陣子,他清晨出門,凌晨歸家,饅頭泡面是家常便飯。自家小麥熟了雇人收,孩子中招考試缺席陪伴,母親住院只能托親戚照料。40℃高溫下,他穿梭農戶間,汗水浸透衣衫又曬干,反復向故土難離的村民算“長遠賬”:“搬出去,日子肯定比現在好!”
村民李成(化名)起初抵觸搬遷,最終被他的真誠打動:“楊書記說的在理,搬遷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就這樣,全村順利入住電梯洋房,開創了舞陽縣整村搬遷住高樓的先河。
如今的蜀王春城柴莊社區,緊鄰市政廣場與公園,16層電梯房配套齊全,綠化景觀錯落有致。村民王山(化名)笑言:“以前下雨出不了門,現在出門就是公園,心里亮堂得很!”
這份實干換來了累累碩果:國家森林村莊、河南省衛生村、漯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30多項縣級以上榮譽加身。談及未來,楊偉亞目光堅定:“要繼續抓黨建、興產業、惠民生,讓柴莊在共同富裕路上走得更穩更遠?!?/p>
從搬遷攻堅到鄉村振興,楊偉亞用行動詮釋著“貼心人”“領路人”的分量,也讓黨的旗幟在柴莊村高高飄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