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樹上好幾只,這也太多了,明天可以好好地解解饞了!”
一個村民頭戴一個手電筒,手上還拎著一個礦泉水瓶,里面都是他的“戰利品”。
夏日炎炎,又到了許多山東人大晚上打著手電筒捉知了猴的季節,這是許多山東人童年的味道。
隨著人們對知了猴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種野生的美味也逐漸變得稀少,價格一度瘋漲到幾百元。
于是有人嗅到了商機,開始大力投資,將這種美味變成人工養殖,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美味。
01
難得的美味
知了猴是它的俗名,本名金蟬,這種夏天的音樂家不僅在夜晚演唱悅耳的聲響,還擁有著獨特的美味。
它是一種昆蟲,但是其蛋白質含量極高,是牛肉的三倍,所以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不僅如此,它小小的體內還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在高溫后會釋放出大量的香氣,比普通的肉類更加讓人流口水。
這種拇指大的蟲子,也有多種吃法,但是最經典的還要數油炸,利用高油溫將知了猴的香氣逼出。
由于剛捉回來的知了猴身上往往還沾著樹上的泥土,所以去腥是關鍵。
先用清水沖洗兩遍,洗去表面的泥沙,在將知了猴放到淡鹽水中浸泡,這樣的濃度會讓它主動吐出腹中的泥沙。
在浸泡之后用刷子輕輕刷去腹部的泥沙,再去掉腿,放到開水中燙煮十秒,但是切記不可太久,否則肉質會變老。
隨后起鍋燒油,將寬油燒至六成熱,將知了猴放入油鍋當中小火慢炸,直到明顯變色。
大概三分鐘左右撈起來,將火力增大,升高油溫,在將知了猴進行復炸,這樣會使它的口感更加酥香脆爽。
在復炸之后撈出瀝干油,均勻地撒上椒鹽或是辣椒粉,隨后就可以品嘗這道美味。
在知了猴端上桌的時候,所有人的味蕾都被調動了起來,紛紛被空氣中彌漫的油香和蛋白質香氣給迷得直吞口水。
無論是誰也阻擋不了這樣的美味,來不及拿起筷子,每個人的手都不約而同地伸向盤子,拿起一只焦香酥脆的知了猴。
在放入口中的瞬間,先感受到的不是震破耳膜的酥脆,而是上面的椒鹽粒在高溫和口腔作用下的香氣。
在放入口中后,牙齒不自覺地開始上下咀嚼,隨著每一次牙齒的相互擠壓,中間都有知了猴的酥脆作為回應。
這種焦香酥脆的食物不僅僅是一種美味,更是多人聚餐時的一種享受與愛好,大家在這種咀嚼中感受內心的平靜。
02
一度低產
正是因為它的美味,每年夏天都被許多人提著燈熬夜也要尋找的目標。
但是要知道,這種知了猴的生長周期相當長,有的甚至長達十幾年。
而我們國內最常見的知了猴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成熟,在剛被生下來的時候,它是緊緊貼在葉子上。
沒多久他們就會從蟲卵的狀態變成幼蟲狀態,緊接著就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落入泥土當中,等待下一年的到來。
在經歷了干燥,濕潤等不同狀態的泥土后,反復幾次,它們的基因終于要覺醒,準備破土而出。
正是這漫長的破土時間讓這種美味變得極其稀有,在一開始只能捕捉野生的知了猴來食用。
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人類的全面捉知了猴行動,有很多知了猴來不及產卵就已經變成餐桌上的美味。
這就好像海洋中的魚兒一樣,無論大小也不管是否產卵,直接就是一網打盡,這樣無疑會急劇減少種族數量。
物以稀為貴,所以知了猴在最稀缺的時候,價格一度達到幾百塊,甚至有錢也買不到,各個飯店都為了這小小的美味搶破了腦袋。
但是這種美味正是因為它漫長的生長周期才顯得如此珍貴,要是普通的牛豬羊,不過唾手可得。
于是每到夏天,就會有很多人為了這種美味,頭頂手電,手拎網兜,只為捉幾只來品嘗或者售賣給飯店。
這樣的景象也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有了養殖的想法,才慢慢人為地增大了知了猴的數量。
03
人工養殖
山東一個村莊的村民,異常喜愛這種知了猴,很享受這種高蛋白帶來的美味。
但是在全村村民的大肆捕捉下,沒多久附近的知了猴都被捉了干凈,等到來年的產量就很少了。
于是有村民決定開始人工養殖,他有了這個想法就開始著手實施,由于知了猴成蟲的生命只有幾十天,來不及收集。
所以村民決定直接從野外收集帶卵的樹枝,憑借多年捕捉知了猴的經驗,他們知道母知了猴喜歡在枝葉繁茂的環境產卵。
于是他們就開始打著手電筒,用眼睛一點點仔細地找著如同芝麻一樣大的知了猴產的卵。
由于被產卵的樹枝會在一周左右后枯萎,所以也不是完全不能分辨。
在收集了許多后,他們根據知了猴的生活習慣,將這些帶有卵的枝葉埋在附近的柳樹林。
不僅要埋,還要有選擇地埋,對于土壤的條件要選擇盡量疏松濕潤的,并且還要間隔一定的距離給知了猴的生長。
并且不是埋完就好了,還要時刻觀察土壤條件,任何一個不適宜的條件都會影響出苗率。
尤其是夏季容易下雨,更要注意土壤濕度,一旦濕度過大還要及時進行排水。
不僅如此,還要注意楊樹林的養護,楊樹林對于知了猴來說相當于一個溫床,只有溫床適宜,它才能夠正常成長。
即使是人工養殖的知了猴生長周期也不會縮短,還是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所以人工的參與就是盡量提供合適的條件,增高出苗率。
經過兩年的悉心照料,一批人工養殖的知了猴終于破土而出,他們的個頭狀態與野生無異。
所以這樣養殖成功之后,該村民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在夏天的夜晚,這個村莊附近的柳樹林總是響著綿綿不絕的蟬鳴聲。
由于數量龐大,他還請了同村的村民前來捕捉,要么是按只收錢要么就是捉之后交給他,他給開工資。
就在這樣的運營下,他三十畝的樹林,到處都爬滿了身價價值1.2元的知了猴,據他自己透露,他一個月的收入能夠超過三十萬。
許多媒體也爭相報道這件事情,因為這樣的養殖規模也是少見,并且加上季節的原因,現在正是吃知了猴的季節。
04
實現雙贏
經過兩年的悉心照料,來自山東的這位村民終于讓養殖的知了猴被端上了餐桌,不僅帶動了村民們的就業,還讓更多的人嘗到了知了猴的美味。
當市場需求一直變大的時候,就需要有先見的人們帶頭做出表率,這絕對是一次很好的行為。
但是要知道這是養殖行業,不可控因素確實有很多,環境或者蟲卵質量都決定著出苗率,所以不可以盲目投資。
甚至還有一些會收到細菌或天敵的侵害,所以這個村民賺的也是辛苦錢,但是不得不承認確實帶領村民們走上了一條致富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