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印山、品美食、看表演……隨著避暑旅游旺季的到來,紫云自治縣松山街道印山璽街小城“會客廳”人氣爆棚,本地市民與外來游客紛紛攜家人朋友前來打卡,在升騰的煙火氣中感受夜間經濟的活力與激情。
從曾經街道狹窄、車輛擁堵、房屋陳舊的“老破小”,到如今人流聚集、商業氣息濃厚的小城“會客廳”。印山璽街的華麗轉身,正是紫云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城市功能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紫云自治縣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景城共建 融合發展”為愿景,科學把握城市功能定位,不斷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和承載力,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
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提升宜居幸福指數
“這里花紅草綠景致好,功能齊全很便民。漫步在林間步道上,涼風陣陣,蟬鳴鳥唱,太愜意了。”提到城區松林公園,旅居客涂華群豎起了大拇指。
抬頭見綠、低頭有花、遠眺是景、轉角遇美....夏日的紫云,各個公園成了最熱鬧的去處——跳廣場舞的居民、晨練的市民、唱山歌的愛好者、乘涼休憩的人群往來穿梭,“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早已成為城區居民生活的日常。
紫云公園
公園是一座城市的“生態會客廳”,更是串聯民生幸福的“綠色紐帶”。近年來,紫云不斷完善城區公園基礎設施,以綠色生態為基底、以功能需求為指引、以文化特色為目的,最大限度發揮綠地空間的服務功能及生態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需求,精護細養、創意改造,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生態文明帶來的綠色福利。
走進位于紫云新城的紫云公園,青蔥的樹木、盛開的鮮花、蜿蜒的道路、舒適的座椅,綠化帶旁是公園新修建的籃球場、足球練習場和網球場,附近群眾在這里游玩散步。到了傍晚,這里更是成了市民的“歡樂場”——石膏塑涂繪、套圈等攤位前擠滿孩子,涼粉、涼面、炸洋芋、烙鍋等美食攤點香氣四溢。
“周末常帶孩子來這兒打籃球,之后吃點小吃、吹吹涼風,特別舒服。”市民韋小超說,城市公園早已不僅僅只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是周邊居民心中的“幸福樂園”。
打造商圈新場景 激活城市消費新動能
夜幕降臨,印山璽街網紅夜市里燈火通明,燒烤、麻辣燙、串串香等小吃攤生意火爆,周邊特色餐飲店座無虛席,熱鬧非凡。
“白天去格凸河景區,領略了秀美風光和多彩民族文化;晚上來逛印山璽街,看人流熙攘、品美味小吃,十分愜意。”7月3日,在感受了紫云的涼爽與熱情后,來自重慶的游客羅曉琪發出了感慨。
印山廣場一角
作為紫云推進棚戶區改造的城市更新項目,印山璽街發揮著打通城市生活“毛細血管”的作用,它的改造,不僅為人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也讓流動小攤有了“安家之所”。其完善的服務圈、興旺的商業圈、便捷的生活圈,逐漸發展壯大了城市經濟,帶動周邊群眾在此就業,為群眾解決了就近務工的難題。
“現在逛印山的人多了,晚上特別熱鬧,我們做生意一天能賺500多元。”在印山璽街經營烤肉串的韋小翠笑著說。
打造商圈新場景,激活城市消費新動能。紫云將發展夜間經濟作為拉動消費、帶動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豐富夜間消費場景。隨著印山璽街的成功打造,紫云夜間經濟的新業態、新場景日益豐富,既滿足了游客和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也成為激活消費市場的強勁引擎。
創新管理模式 建設智慧城市
安居,是人民群眾最樸素的需求,也是實現美好生活的關鍵一環。
智慧社區
在不斷完善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紫云積極探索智慧城市新試點,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建設智能化管理平臺,以智慧小區為試點,探索“小城細管、小城眾管、小城智管”,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信息運用水平,實現大數據云服務城市管理,建成城東、城南、塔山、宏泰等一批智慧小區。
走進松山街道塔山小區,只見路面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綠化蔥郁,入口實行人車分流,小區內安裝有充電樁和智慧顯示屏,顯示屏上滾動顯示社區公告、通知、溫馨提示等信息。
“小區環境好了,社區服務也越來越好了,我們居住在這樣的環境里感覺很舒心。”塔山小區的居民們,談及改造后的小區,紛紛贊不絕口。
未來,紫云將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構建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安順日報融媒體中心記者 姚福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