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豐)7月5日清晨,山霧未散,位于貴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黃百鐵路貴州段的1號鋼筋加工場已響起“滋滋”的焊接聲。由中鐵二十三局項目部選培的農民工班組長黎杰正蹲在地上,安全帽下汗水流淌,手中電焊槍噴吐藍焰,在鋼筋接頭處精準“繡”出細密均勻的魚鱗紋。
“這批橋墩鋼筋今天必須焊完,探傷要確保全部通過。”黎杰頭也不抬地對徒弟叮囑道。誰能想到,這位如今能看懂圖紙、手持焊工證的技術骨干,一年半前還只是個在工地上搬運鋼筋的“雜工”。
2024年春天,初到工地的黎杰只能干搬運鋼筋的活。6月的一個雨天,無法上工的黎杰蹲在工棚看老師傅修理焊機。老師傅一句“想學不?項目部要開培訓班培養產業工人”,黎杰毫不猶豫報了名。“第一次摸焊槍就鬧了笑話。”黎杰笑道,“老師讓焊直線,我焊得歪歪扭扭,像蚯蚓爬。”
自此,黎杰便著了魔:吃飯時拿筷子比劃焊條角度,睡前對著墻練習手勢,連說夢話都在念叨電流電壓。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黎杰焊接的鋼筋,魚鱗紋均勻漂亮,探傷次次過關。他自創了一套“斜插焊”技法,效率顯著提升,還在項目部組織的鋼筋工技能大比武中穩奪第一名。
如今,黎杰已晉升班組長,月收入達七八千元。更讓他欣慰的是,他帶出的6名徒弟個個都能獨當一面。“剛來時啥也不懂,在項目部職工夜校學習后,能看圖施工,還考取了焊工證。”黎杰說。
據了解,黃百鐵路項目開工以來,滬昆客專貴州公司聯合黨支部積極對接沿線政府,全力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和產業工人建設工作,僅中鐵二十三局一個標段就舉辦10期農民工技能培訓班,涵蓋鋼筋工、架子工、木工、混凝土工、機械特種作業等專業,助力300多人成功轉型為建筑產業工人。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