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癡迷于利用關稅來解決美國經濟問題的同時,美國媒體或者說媒體背后的建制派精英們,卻急得不行,呼吁美國應該抄中國“作業”。
近日,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發文稱,“如果想要和中國一樣的競爭,就得和中國一樣的建設”。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極力推薦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集群,政府培育關鍵產業,生產動員能力等方面的成就,認為雖然美國有自己的國情,但想要重新振興美國制造業,就應該抄中國的“作業”。
簡單講,一些美國精英們認為,他們不可能,也不可以完全照抄中國作業,但是可以在產業政策這種具體的、細分的領域,學習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經驗。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務實、可行的策略。
實際上不止《外交事務》雜志,包括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等,都刊發過類似觀點的文章。
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呼吁美國政府“師華長技以制華”。
然而,不僅是特朗普這個跟建制派不對付的“另類”,就算拜登擔任總統,美國建制派主政白宮的時候,實際上也沒有真的去學習中國先進經驗,用在美國制造業的振興上面。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兩國體制性的差別,以及美國政府目前面臨的種種特有的麻煩。
首先,從中美兩國不同體制的角度來看,美國是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又是個典型的分權制聯邦型國家。
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美國只能以資本為主的方式運營,土地、生產資料、關鍵基礎設施都是資本在控制,資本的本性是為資本集團賺錢,而不是為美國人民謀福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對供水、電力、交通以及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全面私營化。
美國電力部門費用高漲,但基礎設施卻非常陳舊,一遇到極端天氣經常就會造成大面積停電,原因是什么?
主要就是因為電力是壟斷性產業,資本集團靠著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壟斷,不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太多,躺著就能把錢賺了,他們又怎么會致力于完善更新電力基礎設施呢?
這種資本決定一切的體制,決定了美國不可能像中國一樣,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持續投入資金和技術,為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
其次,美國是個分權制國家,聯邦層面三權分立,各州又是高度自治,完全可以不聽聯邦的統一部署和調度,這就導致任何一個州,想要發展任何一個產業,都得自己來。
中國可以在十幾年前,讓新疆專注于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讓某個地方專注于汽車制造,但美國能讓加州和德州,在明知道眼下汽車更賺錢的背景下,指定另一個州去造電飯鍋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高度自治決定了美國各州之間只有競爭、缺乏協作,看到好的產業勢必會一窩蜂擁上去,最后互相掣肘,誰也發展不好。
而中國則可以利用制度化、體系化的統一協調,在宏觀層面避免各類資源的浪費,同時利用預先規劃、統一計劃,讓各省、各地區的產業互相配合、形成互補。事實上,這種全國一盤棋的經濟模式,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與優勢。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美媒的建議固然很好,但可惜當下的美國根本做不到。
另外,特朗普癡迷于關稅,根本原因是美國財政赤字、債務規模快速增大,金融危機迫在眉睫,特朗普必須“快賺錢”、“賺快錢”,自己任期內要有錢花,并且讓這些“虧空”不那么難看。
《外交事務》雜志給特朗普出的主意很好,但“好藥不對癥”,解決不了美國每年超過萬億美元的利息支出,解決不了超過36萬億美元并且還在持續增加的債務,也解決不了隨時都有可能停擺的美國政府關門危機。
客觀講,現在美國的“病”很多、很雜也很重,一副藥不行,猛藥更不管用。這種背景下,要求崇尚“交易”不能吃虧的特朗普,為美國長遠利益打算,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