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駐村第一書記“小喬”:崗位變了 情懷不改
新華社記者魯暢、夏子麟
北京通州張家灣鎮張灣村,雖然名叫“村”,但早在20多年前就完成了城鎮化轉型。東、西兩個小區,150多棟樓,居住著8000多戶、2萬多人。
在北京,這樣的小區規模并不多見。居民多,訴求和矛盾糾紛少不了,極大考驗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水平。幾天前,記者見到喬石時,他正和兩位村干部頂著大太陽站在小區里,居民見到這位駐村第一書記,都過來念叨幾句。
“書記,這塊陰涼地,應該裝幾把長椅啦?!?9歲的紀大媽先提了建議。因為沒地方坐,她和老伴把家里的木質沙發都搬了出來,邊喝著銀耳羹邊乘涼。“要把停車位好好規劃一下,省得老是有車亂停?!毙^的老住戶李厚成指著幾輛停放“不規矩”的私家車說。
大家七嘴八舌,喬石一一記錄,回應著說:“咱們一項一項來,都會解決的!”幾位居民連連夸贊,“小喬”書記成熟穩重,給大家辦實事。
“樓門口的石灰地就是六月初剛修整的?!眴淌媚_點地,“個別居民以前種糧食種菜,‘上樓’了習慣還是改不了,在小區里繼續種,其他居民肯定就有意見了,我們把路面進行改造,接下來再裝上休閑設施,讓小區環境再上個臺階?!?/p>
居民口中“小喬”書記,之前是片兒警“小喬”。37歲的他,從警15年,2024年從通州公安分局社區民警的崗位上,被選派到張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崗位轉變了,做的還是群眾工作。
當社區民警時,喬石管片的尹各莊村曾經是煙花爆竹集散地,經常有村民從河北運來煙花爆竹在村里販賣,也有暫住人員在村里租房存放,帶來不小的風險隱患。他和同事挨家挨戶走訪,每到春節前后就找到曾經賣過劣質煙花的人簽署“保證書”。密集的打擊整治后,尹各莊徹底告別了“煙花村”的稱號。
當了駐村第一書記,喬石接觸的基層工作更加龐雜,時常需要處理矛盾糾紛,10多年的社區民警經歷在這里有了“用武之地”。
去年,居民老趙和小區里一家從事中醫推拿的底商老板起了矛盾。老趙給妻子交了1萬元治腰病,一段時間后發現沒有好轉,就想讓老板退錢。而老板卻說需要完成整個療程才能有效,堅持不退,雙方爭執不下。
“喬書記,您是當警察的,您給評評理……”老趙找到喬石,說家里平時沒有經濟來源,不想這錢“打了水漂”。喬石專門找到底商老板,協商扣除之前的治療費用,剩余退還。得知老趙家里有實際困難,推拿店老板將剩余費用退了回去,化解了一起糾紛。
駐村以來,喬石入戶化解30余起糾紛,不僅將民警的調解智慧融入鄉村治理,還推行村“兩委”包干制,通過一次次“換位思考”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
張家灣是昔日的漕運古鎮,運河文化標簽顯著。為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喬石與社區民警、網格長及村委,發動40余名樓門長,拉起“灣眾”志愿服務隊?!皢虝泿е覀冊谶\河邊撿煙頭,搞環保!”李厚成印象深刻,“老黨員都愿意為地區發展獻一份力。”
喬石說,志愿服務隊以“發現、勸說、共管,協助、宣傳、示范”為理念,在安全宣傳、出租房統計、設施修繕督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群紐帶越擰越緊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