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7月6日,重慶理工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金融賦能新妙”鄉村振興實踐團走進涪陵區新妙鎮,在北門村黨支部書記趙洺等人的帶領下,來到了占地400余畝的北門村李子果園,開展實地調研活動,通過“了解產業現狀—參與實踐體驗—深度訪談調研—規劃賦能方向”的流程,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智慧,同時挖掘北門村李子產業宣傳亮點。
趙洺書記為志愿者介紹果園情況
趙洺介紹,北門村李子品質優良,采用生態種植,已經形成規模化生產。村集體正探索“農戶+合作+市場”的產業化模式,但在擴大種植規模、拓寬銷售渠道等方面面臨資金和技術瓶頸。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就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特色產業保險等內容與村“兩委”展開了交流。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實踐團參與李子采摘,近距離感受產業魅力。不少成員品嘗李子后贊嘆到:“一口咬下,清甜爆汁,完全具備成為爆款農產品的潛力!”采摘過程中,團隊還與果農交流采摘技巧和田間管理經驗,了解到從選種、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的全周期科學管理,這也是北門村李子品質出眾、產量穩定,具備持續供應市場的能力的原因。
志愿者與當地李子種植戶進行訪談
實踐團圍繞銷售和種植兩大關鍵方面,對當地李子種植戶進行深度交流。種植戶說道,目前李子主要銷往周邊城鎮農貿市場和水果批發商,因渠道有限、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價格和銷量波動較大。但他也自豪地表示,“不少老顧客嘗過我們的李子后,都成了回頭客,還主動幫我們推薦。”實踐團成員畢雅琪結合金融專業知識,提出可通過打造“北門李”品牌IP,結合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將這份天然好味傳遞給更多消費者。種植戶還向實踐團成員們分享了如何嚴格把控各環節以保障果實質量和產量的經驗,同時提到,雖整體收益可觀,但受成本上升、市場行情不穩定以及天氣等影響,與預期存在差距,希望獲得先進種植技術指導和規模化生產支持,以提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助力北門村李子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此次調研是“金融賦能新妙”鄉村振興實踐團暑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團隊指導老師余姝軼表示,經濟金融學院將依托專業優勢,持續跟進北門村李子產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在供應鏈融資、品牌價值評估、市場風險對沖等領域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聯合多方資源,助力北門村李子開展品牌宣傳、拓展銷售渠道,讓“論文寫在田野上,成果落在鄉村里”。(陳永芳 畢雅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