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2022年7月,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奔赴西藏、青海工作。這一批干部人才共計2558名,其中,從中央單位共選派460人,從北京等17個省市共選派2098人。此批干部人才中,專業技術人才的占比較以往都高,目的就是要解決受援地急需醫療、教育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問題。經過三年的努力,西藏、青海受援地區的醫療、教育事業,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55歲的邊巴是日喀則市定日縣的牧民,他的膝蓋早年間在放牧時受損,因未能及時治療,疼痛逐漸加重。像邊巴這種骨關節疾病,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日喀則地區,發病率非常高,但因為當地群眾對這種病缺乏了解,加上高寒氣候影響,當地醫療力量又比較薄弱,所以此前這個病一直得不到好的診治。
2022年7月以來,第十批援藏醫療人才到西藏對口幫扶,當地醫療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今年3月,上海援藏醫療隊在日喀則市開展多輪巡回義診時,篩查出40多位骨關節疾病患者。醫療隊把他們組織到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進行集中治療,邊巴也在其中。
邊巴的情況比較復雜,專家研判后,決定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由上海援藏醫療隊的專家主刀,本地醫生協助。手術很順利,邊巴再過三個月的恢復期就能正常行走了。
以前,面對這類復雜的手術,由于當地醫療團隊缺乏相關知識和實踐經驗,因此無法開展手術,現在,有了和援藏專家同臺手術實踐以及日常學習交流的機會,他們的診療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馮祥:援藏老師過來以后,首先從理論上給我們強化,每周都有講課,手把手地教我們。到目前為止,我們科室已經完成了髖膝關節置換手術近200臺。
援藏醫療隊一方面要為當地群眾看診治病,更重要的是幫助提升當地醫療隊伍的水平,讓他們能獨當一面,為當地群眾解除更多病痛,這是援藏醫療隊的重要職責。
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于德剛:我們援藏主要目的不僅僅是幫助當地的老百姓看病、做手術、解決問題,最關鍵的工作還是培養本地的醫療人才。帶著當地醫生拼命做手術,有時候會做到凌晨,目的就是提高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操作能力,這樣他們能夠更快地成長為主刀醫生。
日喀則市共有18個區縣、80多萬人口,分散居住在近18萬平方公里的高海拔地區。為了讓群眾都能獲得好的醫療服務,各區縣醫院都安排了醫護人員到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跟隨援藏醫療隊學習。普布丹增是定結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已經來日喀則人民醫院進修兩年了,跟著援藏專家學習讓他受益匪淺。
三年來,第十批援藏醫療隊通過術中帶教、建立聯合診療中心等方式,讓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骨科具備了能獨立開展復雜關節置換手術的能力。同時建立了覆蓋18個縣區的遠程會診網絡,這樣遠在上海的專家也可以通過網絡遠程為當地百姓看診。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一位患有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此類婦科腫瘤病在當地的發病率也較高,但由于篩查不足且醫療條件限制,這類患者往往也需要輾轉到外地看病。
為了實現"大病不出藏",國家衛健委派出的援藏醫療隊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針對這些難點痛點,開展攻堅工作,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引入北京三甲醫院經驗,構建起標準化診療體系,極大提高了當地醫院的診療和管理水平,越來越多的大病患者在當地也能得到有效救治。
不僅在醫療領域,在生產生活許多方面,援藏工作都為當地百姓帶來切實的幫助。三年來,共2117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在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領域精耕細作。落實援藏資金166.54億元,實施各類援藏項目2900余個,其中產業項目510多個,培育打造、改進提升特色產品品牌747個,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
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副總領隊 尹春輝:對口支援西藏是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把準發展和安全、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關系,多措并舉、全面發力,有力推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有力推動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有力推動西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徐紅芬是來自江蘇的援青老師,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任教已經3年了。在高級中學的一堂語文課上,她將古詩詞和AI結合,讓學生們體驗與作者穿越古今的對話。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當地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這里的大多數孩子都沒有離開過家鄉。現在,全校38個班級1970名孩子都用上了智能化教學設備上課,并吸取到來自外界更豐富的知識,這得益于援青教育團隊這三年來的努力。
2022年以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六個省市的118名教師組成援青教育團隊,在當地17所學校擔任校長和教師。大家都以各種方式努力為當地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江蘇援青團隊為海南州高級中學先后爭取了資金用于教學樓建設和教學設備更新,學校面貌煥然一新。不過隊員們認為,除了改善硬件設施,幫助提升教學質量更為重要。
為提升當地教育的軟實力,援青團隊采用幫扶結對的方式,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傳授經驗,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拉毛杰是當地已經工作8年的語文老師,在援青老師的帶動影響下,他提升教學水平的愿望被大大激發,2023年他成功完成一項省級課題,這在當地是一項突破性的成績,拉毛杰如今更自信了。
三年"組團式"支援工作開展以來,援青團隊先后為青海當地培養骨干教師超千名,5所受援高中本科總體上線率提高到70.93%。同時,在特色辦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援青教育工作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果洛西寧民族中學位于西寧市元朔山下,全校900多名師生都來自400公里外、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果洛州六個縣,其中70%的孩子來自牧民家庭。以前由于缺乏師資和設施,學校沒有專業老師授課的興趣社團。援青團隊的到來,讓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援青團隊成員湯聲聲是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她到來后,發現當地許多少數民族孩子都對音樂有一定天賦,因此克服了各種困難,和團隊成員及當地老師一起成立了學校管樂團。
現在管樂團已經發展到上百人,此前沒怎么接觸過樂器的孩子們獲得飛速成長。去年他們在全國大型比賽中獲了獎,今年初還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總領隊 徐小兵:三年時間,441名援青干部人才在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人才培養等領域精耕細作、牽線搭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83.9億元,實施重點幫扶項目2000余個,助力青海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援藏、援青干部人才的幫助下,當地的醫療、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和教師隊伍。這樣的變化,在其他領域也同樣發生著。錚錚報國志,濃濃家國情。一批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跨越千山萬水,奔赴雪域高原,與西藏、青海各族干部群眾一起共同奮斗,推動西藏、青海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和全面進步。新一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也將在不久后接過接力棒,把西藏、青海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繼續書寫壯麗援藏援青新篇章。
?
編輯丨胡蓉 王萌 多吉仁青 何曉月 李永輝 王小龍
攝像丨強久 趙耀 楊成
剪輯丨趙云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