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2025年7月初,紅海海域上演了一場高科技對峙。一架德國“多傳感器飛行平臺”在靠近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時,突然遭遇激光照射,被迫中斷任務返回吉布提基地。德國外交部隨后高調召見中國駐德大使,指責中方行為“不可接受”。
但德方回避了幾個關鍵事實:這架飛機雖然注冊為民用,卻搭載著德國軍方人員;它在短時間內多次接近同一艘中國軍艦;且德國拒絕透露該機具體型號和飛行軌跡。
更耐人尋味的是,經檢查該機毫發無損,這與“攻擊”的說法形成鮮明反差。
類似劇本早已在全球多地上演:2022年澳大利亞偵察機近距離跟蹤中國軍艦時被激光警告,2024年菲律賓偵察機在中國島礁挑釁時也遭遇同樣處置。
為什么西方國家總在抵近偵察后倒打一耙? 當中國激光武器在沙特創下36發36中的戰績時,西方為何突然對一次無害照射如此敏感?
激光事件背后的偵察游戲
德國國防部將涉事飛機描述為“由民用公司運營的多傳感器平臺”,但坦承機上載有軍事人員。這種“軍民混用”的模式在國際情報收集中并不新鮮,既能規避某些法律限制,又能在事發時提供辯解空間。
根據航行記錄,該機近期頻繁出現在紅海關鍵航道,其活動軌跡與歐盟“阿斯皮德斯”護航行動高度重疊。
從技術角度看,真正的激光武器攻擊會造成實質損傷。沙特裝備的中國“天穹”激光系統在實戰中曾瞬間燒穿無人機引擎,而本次德機經檢查零損傷,印證了專家判斷——中方很可能僅使用了低功率激光測距儀或警示裝置。
這種非殺傷性光束主要用于激活對方告警系統,屬于國際通用的驅離手段。
歷史記錄顯示中國處理類似事件一貫克制。2020年美軍聲稱在吉布提遭中國激光照射“致傷”,中方核查后證實是美軍機屢次闖入中方營區上空進行偵察。
同樣,2022年澳洲P-8A偵察機被激光警告時,正在距中國軍艦僅4公里處盤旋收集電子信號。西方總對自身挑釁行為避而不談,卻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已成固定套路5。
德方在此次事件中的雙標尤為明顯。去年德國軍艦高調穿越臺灣海峽,配合美國“以臺制華”戰略;今年又在中國制裁菲律賓挑釁議員時,派航母赴南海為馬尼拉站臺。
當自身偵察行為被反制,卻扮起“受害者”,這種外交姿態難免顯得虛偽。
從防御利器到規則改變者
當西方炒作紅海“激光事件”時,中東戰場上中國激光系統正書寫著真正的傳奇。沙特防空部隊使用中國“天穹”系統,在對抗胡塞武裝無人機群時創下36架來襲無人機全部擊落的完美戰績。
沙特少將親自為中國團隊授勛,因為這套系統不僅守住了關鍵設施,更顛覆了傳統防空經濟學——單次攔截成本只需幾度電費。
技術參數揭示了中國的領先地位。“天穹”系統集成有源相控陣雷達與30千瓦級激光器,可在4公里半徑內實現6秒反應速度的精準打擊。
其模塊化設計適應多種場景:固定陣地保護油田、車載機動伴隨部隊、便攜式守衛前線哨所。更關鍵的是系統實現了70%自動化攔截,正在向90%邁進,大幅降低人為失誤。
與動輒百萬美元一枚的防空導彈相比,激光武器實現了降維打擊。俄烏戰場上,一架價值500美元的FPV無人機可能摧毀數千萬裝備;而中國激光攔截成本僅1-13美元,真正實現了“用幾分錢阻擋萬元威脅”的戰場經濟學。
這也是為何包括俄羅斯、巴基斯坦在內的20余國已引進中國系統,連北約國家也在私下進行兼容性測試。
中國軍工的突破在于構建了完整攻防體系。一邊是“寂靜獵手”、“天穹”等防御系統形成低空屏障;另一邊是“九天”無人機母艦可攜帶百架巡飛彈實施蜂群打擊。
這種攻防兼備的生態系統讓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全鏈條解決方案提供者,沙特軍官的評語點明核心:“中式裝備讓我們首次擁有真正的空域主動權”。
新質戰斗力改寫中東棋局
激光交鋒事件恰逢美國軍工陷入尷尬期。特朗普政府剛宣布2026年裁減245架軍機,包括47架F-35——這些戰機因中國稀土管制導致零件斷供,任務完成率已跌至51.5%。
與此同時,中國“天穹”系統在中東的實戰視頻正在各國參謀部流傳,沙特不僅購買裝備,更直接引進生產線。
德國在紅海的偵察行動暴露了西方的情報焦慮。當中國激光武器能覆蓋4公里空域,傳統偵察機必須冒險抵近才能獲取有效信號;而一旦靠近,又可能觸發激光警告形成兩難。
這種技術代差迫使北約改變偵察模式,也解釋了為何德方反應如此激烈——他們真正抗議的不是一次照射,而是游戲規則被顛覆的事實。
中國在中東的存在邏輯與西方截然不同。美國出售武器常附加政治條件,甚至像德國般用軍援煽動地區對抗;中國則提供“安全產品”而不輸出意識形態。
沙特用中國激光系統守衛美制“愛國者”陣地的畫面極具象征意義——中式防御成為多國軍隊的“通用平臺”。
這種務實合作使中國軍工訂單五年增長三倍,在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多國代表直言中國裝備“不是替代品而是升級版”。
紅海上的激光閃爍傳遞著清晰信號:當德國偵察機越過警戒線時,中方既未開火控雷達也未發射實彈,僅用無害光束警示,體現了最大克制。
正如中國國防部在以往類似事件中強調的:“中方一貫嚴格遵守國際法,致力于維護地區安全穩定”。
當美國宣布F-35機隊因零件短缺停飛時,中國自主生產的激光武器正以每90秒一套的速度下線。國際防務的天平從不因外交抗議而傾斜,它永遠倒向技術自主與戰略清醒的一方。
《“天穹”綜合反無人機作戰體系亮相航展:以“火眼金睛”布“天羅地網”》——中國新聞網2024-11-17 10: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