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這件事,就像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尤其是當兩個人的審美撞在一起時,火花四濺是常有的事。我家那位先生,從一開始就認定了門套是 “裝修標配”,理由條條是道:“你看誰家新家門框光禿禿的?門套既能擋擋磕碰,看著也周正??!”
可我偏不這么想??傆X得那些凸起的木質門套像給墻面戴了副厚重的枷鎖,尤其是我們家想走極簡風,多余的線條只會打亂整體的清爽感?!艾F在的工藝早不一樣了,沒門套照樣能好看又實用?!?我拿著手機里存的案例跟他據理力爭,屏幕里那些將門與墻面刷成同色的設計,渾然一體得像幅畫,哪有半分 “簡陋” 的影子?
他起初是半信半疑的,嘴上念叨著 “別到時候后悔”,行動上卻開始默默研究無門套的安裝細節。我們跑了三家建材市場,終于在一家工廠店找到合適的門 —— 不是傳統的平板門,而是邊緣做了微弧處理的款式,師傅說這樣既能避免磕碰,又能弱化門框的存在感。
安裝那天,我比師傅到得還早。看著門框一點點嵌進墻面,師傅用水平儀反復校準,再用膩子將縫隙填得嚴絲合縫,心里的期待像揣了只小兔子。當最后一遍乳膠漆刷完,門與墻真的像長在一起似的,陽光斜斜照進來,連墻面的肌理都顯得格外柔和。
先生站在門口看了半晌,突然笑了:“還真讓你蒙對了?!?他伸手摸了摸門框邊緣,“比我想象中結實,而且這空間看著都大了半平米似的?!?/p>
其實不只是門套,裝修里的 “反常規” 選擇處處藏著學問。就像選地板時,他堅持要鋪深色實木,說耐臟;我卻偏愛淺色人字拼,覺得亮堂。最后我們在客廳鋪了他喜歡的深灰木紋磚,臥室則用了我選的淺橡木色地板,過渡處用金屬條輕輕收邊,反倒成了家里最有層次感的角落。
鄰居來參觀時,盯著無門套的玄關門看了又看:“這門怎么裝的?一點縫都看不出來!” 我笑著指給她看門框與墻面的銜接處:“關鍵在油工師傅的手藝,還有門的尺寸得卡得特別準?!?她嘖嘖稱奇,說自家當初跟風裝的歐式雕花門套,現在看著總覺得累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