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工的蓬勃發展,給中國老百姓帶來空前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國不但在上合防長會議期間,邀請各國防長登上052D驅逐艦參觀,還把向“山東號”航母開到香港,給香港市民來了個親密接觸。9·3閱兵,我國將向全世界展示解放軍現役主戰裝備,屆時,全世界人民都會一睹中國軍隊和軍事裝備的風采。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央視欄目組直接把鏡頭帶到航母艦載機殲-15T生產線,讓大家親身體驗。與此同時,一堆殲-35的生產畫面也蹦入了大家眼簾。
央視記者抓住機會,采訪了殲-15總設計師孫聰,揭秘了我國飛機生產的未來方案。總師介紹,“未來,要像造手機一樣造飛機”,這聽起來是否有點玄幻,手機多大,飛機有多大,復雜程度不可同日而語。飛機是機械、電子、武器系統的超級集成體,一架飛機超過300萬個零部件,2000萬行代碼的航電系統,執行任務復雜,響應速度苛刻,穩定性要求極高,不能像手機一樣,死機了重啟照樣用。
總師表示,殲-15追求的是能量機動,而到了殲-35追求的是信息化,追求的是怎么能快,從探測目標到發起進攻,再到迅速撤離,全都要快。他給我們解釋了為什么要像造手機一樣造飛機?相當于是借鑒手機模塊化理念,嘗試將飛機功能軟件化,通過分離硬件平臺與軟件功能,平臺改變了,把功能加上去,就是一個新東西,這就好比我們的殲-35能夠搭載PL-15,殲-10C同樣能夠搭載一樣。這將大大縮短新機型研發周期,應對現代戰爭對技術迭代的速度需求。
大家本來關注“山東”艦艦載機殲-15T,未曾料得到了意外的收獲,軍迷們看到了節目中出現了不止一架殲-35飛機在生產階段,并且全部高清顯示,那就表明,我國殲-35已經批量生產,下一個航母戰斗群,批量上艦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若按照總師的說法,殲-35就開始像生產手機一樣批量生產,那么殲-35的生產速度,可能就太快了。去年還說小批量生產到達10至12架,若按照我國未來4艘航母艦載機要求,出口需求,空軍需求,那么年產量至少要突破150架。
殲-35從此前的FC-31研制測試到現在的定型,批量生產,中間經歷過不少改動,歷時20年有余,它的雙發設計可靠性超越F-35,產能目標500架,它的量產也讓我國成為全球唯二同時量產兩款五代機的國家。而殲-35生產線的曝光,這也意味著殲-35的生產都不是什么太大的機密了,我國的武器裝備迭代迅速,前一段時間同時出現成飛和沈飛兩款六代機試飛,什么時候批量上線了, 說不定已經成為軍迷們新的關注焦點了。
像造手機一樣造飛機,那速度、成本、品控肯定都有巨大的提升。因此,可以斷言,不但歐美等西方國家的五代機生產落后中國, 六代機的列裝我們同樣也會超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