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都表明,與中航成飛并稱為“中國戰斗機研制單位雙雄”的中航沈飛,這是要“玩一把大的了”,尤為值得我們期待。
新聞報道中曝光的沈飛在建廠房
新建廠房的長度超過700米
在央視軍事頻道和新聞頻道于近期播出的《揭秘殲-15系列戰機》的報道中,于2024年完成封頂、尚未完成全部建設工作的沈飛新廠房也得以曝光。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座典型的單層單體廠房,此類廠房占地面積大,廠房內部方便組織短距離交通運輸,尤其適合生產尺寸較大或外形不規則的大型產品。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這座廠房完工后,將有望讓中航沈飛的軍用航空器產能提升一大截。
洛·馬公司的F-35戰斗機生產廠房
從報道中提到的部分內容來看,該廠房占地面積約為27萬平方米。那么,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很簡單,作為美國軍工復合體頂級巨頭之一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其為F-35系列隱身戰機所建造的生產線廠房占地面積,大概在27.5萬平方米左右。按照洛·馬公司早前的說法,這座廠房所容納的生產線、生產資料和工人的數量,足以保證以每年約300架的產能量產F-35。而目前看來,F-35系列戰斗機的年產量約為150架,顯然說明其還遠未達到廠房和生產線的能力上限。
第二款國產五代機殲-35
而在中航沈飛這里,其新建廠房的占地面積與洛·馬公司極其接近,那這是否意味著前者的拳頭產品,即中國第二款國產五代機殲-35,也將有望實現每年不低于150架的產能、甚至是來到每年300架的水平呢?對于中國這個“全球制造業水平最發達”的國家來說,相關問題的答案大概率會是肯定的
殲-35的產能獲獎來到每年300架
不僅如此,在沈飛此前公開的“沈陽航空航天城”規劃圖中,當前即將完成建造的新廠房,其實還只是個“一期工程”,未來還將有一座與之占地面積相近的廠房和其他配套建筑物,兩座廠房的長度都將超過700米,比2艘國產航母“福建艦”加起來的長度還要大。不難想象,在新廠房中,諸如殲-35這樣的戰斗機應該是從廠房的一側開始生產,隨著位置的移動,其將從一堆散件逐步成型,在到達廠房另一側時,成為一架完整且等待廠家試飛的成品。而隨著流程的反復和持續,大量殲-35都將被這樣生產出來。
可能被命名為殲-50的沈飛六代機
當然了,不只是殲-35,有可能被命名為殲-50的“北六代”,也在未來有大概率出自沈飛新建廠房之手。目前看來,“北六代”的試飛頻率不低,或說明其通過各類試飛科目時均較為順利、甚至可能對很多試飛科目實現了“一遍過”。在這種情況下,“北六代”得以定型的時間恐將比許多人預測的2030年~2035年要早得多,不排除其會在2030年前就實現定型和批準量產。在這種可能性的面前,中航沈飛自然要提前做好一切準備,特別是要打造出足夠大的新廠房和鋪開生產線
“北六代”與殲-20同框效果圖
好吧,這么一想,光是沈飛的2座大型廠房,就有可能在未來做到每年量產300~500架隱身戰機,這在和平時期已然屬于是“產能暴兵”的水平了。我們將有望把美國軍工復合體的隱身戰機產能都遠遠甩在身后,成為他國難以挑戰的第一。而這還只是中航沈飛一家,若是把中航成飛也算進來,那中國將在戰斗機這一戰術類飛機的生產能力方面,來到怎樣的程度呢?想必許多人的心中都有數了吧
央視早前曝光的殲-35裝配線
蘇聯時期的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曾揚言,“蘇聯的流水線制造洲際導彈,就像生產香腸一樣簡單”。許多年后人們才發現,他的這句話有著十足的夸大成分。但如今看來,中航沈飛的新廠房是實打實的,再加上國內無比旺盛的制造業產能,“如同造手機一般地造隱身戰機”,在中國這里或將成為現實,我們可以對此好好期待一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