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那個活在無數吃瓜群眾顯微鏡下的男人,一個頂著各種抓馬標簽,熱搜常客的存在。
前妻大S那句蓋章認證的“沒品”“暴躁”,把他釘在了情緒失控的人設鐵板上。
可在最近一條動態(tài)中,他一個隨意的小動作,把藏在他身上的真面目“暴露”了出來。
這個驚天反轉更是直接告訴了外界,他前妻大S和現任馬筱梅誰的話才是真的。
他身上的爭議
汪小菲跟大S那段兒感情,可真是偶像劇都不敢這么演,大家伙兒都聽她在節(jié)目里自己講過,說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感覺對了。
剛見幾次,她就決定嫁給前夫了,這前后加起來才認識多久?妹妹在旁邊兒都附和,說姐姐告訴她要結婚的時候,人倆才認識了三天。
就這么火速地倆人就結了婚,攜手走了十年,可這日子過著過著畫風就變了,作為妻子她后來在節(jié)目上,可沒少“吐槽”丈夫。
那話說得真是半點兒情面不留,她直接甩出一句話,這話從一個那么溫柔的女明星嘴里說出來,力度可是相當強悍。
這下在不少人心里,汪少爺就跟“情緒化”“暴躁”“沒品”這些標簽死死粘一塊兒了。
后來的事兒大家也都知道,倆人分得那叫一個難看,離婚之后他也沒少在網上“輸出”,有時候那言辭確實挺激烈的。
這“暴躁男人”的人設算是徹底坐實了,在大眾眼里,他就是個動不動就暴跳如雷的“瘋狂男人”。
但這人生誰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2025年大S因為流感并發(fā)肺炎病逝了,這汪小菲第一時間就飛了臺北。
在機場出現那會兒,媒體拍到的他眼睛明顯是泛紅的,有一種藏不住的哀傷,面對長槍短炮,他雙手合十深深鞠了個躬。
那語氣里帶著懇求,那一刻哪兒還有什么過去的恩怨,只有一種惋惜的復雜情感。
當晚他還被拍到獨自一人在雨中散步,頭發(fā)淋濕了都不知道,表情憔悴哀傷,這跟網上那個“暴躁”的形象,是不是有點兒對不上號?
這事兒之后,孩子們雖然沒在內地讀書,但主要跟著爸爸生活了,馬筱梅自己都說了,他們一直在臺北北京兩頭跑,就為了看孩子。
可這孩子的事兒,后頭也鬧出點兒傳說,有報道說,S家想見孩子不容易,得繼母同意。
還有更具體的說法直接扯上熱搜了,有消息爆出繼母不準一雙兒女跟陳建州家玩,這下爭議又來了。
但她本人是有回應的,她站出來說自己沒那么大能耐,“沒有什么能同意不同意的。”
為了證明不是自己故意阻攔,她說了一些實情,之前有很多對話記錄等等。
那邊兒是現任妻子針對具體指控的解釋和澄清,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到底誰的話茬兒更靠譜?
也許不能光聽他們怎么說,得從別的事兒上看看他這人,是不是表里不一,或者說,哪個面兒才是他更真實的底色。
街頭瞬間的善良本能
看人真不能光聽別人怎么說,也別光看他情緒上頭時候的樣子,有些時候一個下意識的瞬間反應,反而更能看出一個人骨子里是個什么樣的人。
7月6日汪小菲更新了他在臺北的視頻,視頻里他帶著家人在臺北街頭玩,看街頭表演。
大家伙兒看著也挺放松的很接地氣,就像個尋常的父親帶著孩子出門玩兒一樣。
視頻里有一段兒是表演者跟現場觀眾互動,剛開始他還挺投入的,跟著人家表演者重復一些動作什么的。
這時候旁邊有個穿藍色衣服的大哥也被邀請上去了,這個街頭表演挺會調動氣氛。
其中有一個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表演者會有一個夸張的,模擬摔倒的動作,看著就像猛地摔倒在地上了。
藍衣服大哥一看表演者倒地了,也就順勢松開了,現場觀眾也都跟著哈哈一樂,這都是很正常的互動反應。
可汪小菲手沒有松開,條件反射似地伸出去了,并且順手給拉了一把把人家給拽起來了。
看這個動作,就這么一個瞬間的沒有過腦子的,完全是出于本能的把人拉起來,不摻假不帶演。
在那種輕松的表演場合,根本來不及想這樣做是不是顯得特有素質,或者要不要趁機表現一下善良。
根本是沒有那種時間的,說明他的骨子里藏著一份善良,一份對他人的最基本的那種關照,或者說是一種看到他人“倒下”就不由自主想去幫扶的本能善意。
這一下完全把他的另一面給暴露了,細節(jié)見人品這句話,在他這兒真是被實錘了。
哪個女人的話更可信?
別看他情緒有時候上頭,有時候網上那些話也挺沖,工作和個人生活里尤其是在他最看重的孩子身上,他可一點都不放松。
要說他到底人品怎么樣,不能只看他“暴躁”的那一面,得看他扎扎實實做了什么。
7月4日他晚上開直播,甚至直播的時候還順便回應了兒子戒游戲的事兒,第二天人就帶著一家人還有照顧孩子的阿姨,浩浩蕩蕩去逛動物園了。
前一天還在北京舟車勞頓,第二天到了臺北立馬變身奶爸,視頻里他臉上一點兒沒看出來疲憊的樣子,就顧著囑咐孩子們“小心注意安全”。
再說說他這人緣兒,真是掏心窩子的仗義,6月底他朋友大婚,婚禮上新郎致辭的時候,講著講著眼眶都泛紅了。
感謝完在場親友,他就提到了汪小菲,直言對方是自己的恩人。
尤其后面那幾年,他跟大S那事兒鬧得不小,他自己日子也挺難過,就算是這樣也從沒開口問馬躍要錢,這份情分兄弟心里記掛了十年。
大家伙兒這才算是看到了他這為人處世的另一面,真正的仗義是在自己也困難的時候,還能顧得上朋友的情義,甚至不求回報。
這跟網上那個“暴躁”的標簽,真是天壤之別,當然他自己事業(yè)上的那股勁兒也沒停。
他也知道身上這堆標簽,他說那是“庸俗”不想再提了,想讓人看他“在做什么事”,想證明自己是個靠譜的企業(yè)家。
所以回過頭再看,前妻曾經基于某種情緒,在特定場合評價他的“暴躁沒品”,現在小嬌妻在面對探視爭議時的解釋,到底誰的話更可信?
不過也別光聽風就是雨,也別光看他失控時候的樣子,有時候一個不經意露出來的善意,一次默默地付出,一次不求回報的仗義,比所有的大張旗鼓都來得真。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