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最早走紅的,也不是最“流量體質”的,卻成了國乒隊史第三位蟬聯奧運女單冠軍的傳奇人物。
30歲的陳夢再談退役話題,依舊那句擲地有聲的回應:愿意為喜歡我的人再拼一把。
這不是簡單的情緒表達,而是對熱愛的再確認。
這次,不妨一起走近她,看看一個不被定義的陳夢,是怎樣靠“松弛感”活成了王牌。
一
很多人都說陳夢不是自帶主角光環的“奇跡少女”,而是那種“慢熱型冠軍”:起步早,出頭晚,爆發穩。
可5歲入門、13歲進國家隊、17歲就拿下世青賽四冠的人,要是也算晚,那不少選手可能連“發育”都還在原地打轉。
問題是,打得好是一回事,出頭早是另一回事。
別人打出成績后馬上一線露臉,她低調得像國乒的“隱形富豪”——實力頂天,就是出鏡率欠奉。
直到27歲才首度登上奧運舞臺,結果就是東京奧運會女單金牌,直接給全國觀眾刷了個“深度記憶”。
說實話,那時候她說的“我的時代到來了”這句話,如果是網紅說的,估計評論區早已經翻車。
但從一個十幾年沒被捧、靠硬功夫才蹭上鏡頭的姑娘嘴里說出來,倒顯得真誠,甚至帶著一股“總算輪到我了”的質樸喜感。
可互聯網不是獎牌榜,鍵盤比球拍更難應對。
她說完那句“我的時代”,就像在網上點了一盞燈,引來了飛蛾,也招來了噴子。
有說她“蹭資源”的,有說她“排擠后輩”的,還有直接寫長文分析她“背景雄厚”的。
總之,陳夢第一次在網絡世界紅了個遍,但紅得方式并不完全靠掌聲。
不過她也不是玻璃心的那種人,比起用語言反擊,她更擅長用球拍堵嘴。
去年巴黎奧運會,她再次碰上孫穎莎,兩人隔空對戰再次成為全網焦點。
這一次,她沒說“我的時代”,但4比2的比分助她再度加冕,成為國乒史上三位蟬聯奧運連冠的女選手。
可“打贏”歸“打贏”,質疑聲并未因勝利而偃旗息鼓。
這不,比賽一結束,“要不要退役”成了新一輪全民圍觀的主題。
站在“人設維護”的角度勸她退、從“資源分配”的角度希望她退出,還有一部分人就是單純看不慣她還沒走。
她也沒立馬解釋什么,反而在節目里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如果還有機會,就不想退役。
不是咆哮,也不是煽情,只是平靜地把“我還想打”這件事擺在了臺面上。
二
很多人不理解,30歲的陳夢還有什么好拼的?
確實,從生理學角度看,女乒運動員的巔峰期往往停在25歲上下,過了30歲,再戰奧運基本屬于“超綱挑戰”。
可陳夢從沒被主推到穩坐主力,再到“封神封后”,誰說不是個“中年逆襲”的勵志劇本?
更妙的是,她“黃金期”不光打球打得猛,綜藝也上得風生水起。
參加《是女兒是媽媽》節目,她不是在扮演“運動員典范”,而是跟著主持人一起談天說地,回應質疑。
關于“400億買名額”的八卦,她說自己都沒掙到過這么多錢。
有人說她蹭自家表哥黃曉明流量,她回得更干脆:不想要,誰愛要誰要去。
是的,那些流量,她不稀罕。
而且,巴黎封后之后,她并沒有立刻滿世界征戰比賽。
反而退掉了國際排名,取消了參賽計劃,上了節目、拍了封面、開了工作室。
在球場上看慣了一個“步步為營”的冠軍,結果打開社交平臺,卻刷到同一個人正在認真盤發、研究妝容、測評爽膚水。
這種反差,放在別的運動員身上可能會顯得違和,但放在陳夢這里,倒像是“生活開小差”的獎勵環節。
畢竟打了二十多年乒乓球,她也不是只會握球拍,誰說乒乓球運動員就得一副“國字號臉譜”?
粉色運動服、小動物手機殼、以及“護膚三件套教學”,她早就把自己從“女乒大將”擴展成了“粉絲閨蜜”的雙重角色。
有時候她拍個Vlog,粉絲看著她化妝、噴香、喝茶、逛街,紛紛留言:原來冠軍也有少女心。
而她自己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在鏡頭前上演“體育版生活實錄”,這些操作,怎么看都不像已經退下賽道的人。
再看看她那副金色美甲——不是為了上節目美一美,而是專門在巴黎奧運會前選定的顏色。
金色當然不是隨便挑的,比賽就得奔著冠軍去,這句話不說也寫在了那層亮片里。
不過,別看她平時笑得溫和,其實也有“拉窗簾哭三小時”的低谷期。
三
曾經在一次團體賽中,她失利壓力大到把自己鎖進衛生間一頓猛反思。
不是每一位世界冠軍,都能坦然面對“被罵不配上場”的輿論轟炸。
巴黎奧運會拿下第二塊金牌之后,她沒有去慶功,也沒有繼續搶比賽資源,而是一頭扎進了青島的兒童福利院。
對外身份變成了“慈善推廣大使”,對內還是那個教小朋友握拍、發力、練正反手的小陳教練。
小朋友怯生生地舉著“新年快樂”的字條,請她簽個名,她蹲下身來,就像一個姐姐一樣耐心陪他們打球。
這個時候的她,不用穿國家隊隊服、不必站領獎臺,只要笑一笑,孩子們就覺得她是最厲害的人。
她從沒把自己捧上神壇,但卻成了很多孩子心里“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偶像。
正是這種“松弛感”,讓她慢慢從“國乒封神榜”里走出來,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有起有伏、有光芒也有陰影的“可愛真實人類”。
也難怪網友紛紛調侃:如果哪天陳夢宣布開美妝品牌、出運動Vlog教程、進軍生活博主領域,恐怕連廣告詞都不用改。
不過,別被她最近的“綜藝感”迷惑,她沒說自己退役,也沒宣布徹底離開。
今年,她悄悄上線了個人工作室,發文沒有提成績,也沒有談未來復出,只寫了一句:每一次揮拍,都是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她沒有公開說自己要參加下一屆奧運,但也從沒放棄訓練。
如果可以,她還想為了支持她的人在拼一次,哪怕,是需要從零開始打起。
不被定義,也不主動歸類,就那么自在地活成一個不容易復制的“陳夢”。
結語
如果哪天她選擇回歸,沒人會覺得驚訝:如果她安靜地把球拍掛起,也無須遺憾。
她已經用兩枚奧運金牌、一場場自我掙扎后的勝利,證明了自己是誰。
參考資料
陳夢首次回應“退出世界排名”:有舍才有得,如果要打就從零分開始.環球網 [引用日期2025-07-07]
陳夢坦言“不想退役”,期待再參與奧運:很享受打乒乓球,在奧運會上是我最幸福的時候.環球網 [引用日期2025-06-15]
聚焦|陳夢談“我的時代到來了”爭議:奧運奪冠后仍遭質疑很煎熬.百家號-九派體育 [引用日期2025-05-28]
追夢就要不畏險阻!從“大夢”到“夢姐”,陳夢在成熟中進步,一切都不晚.《北京青年報》體育部官方百家號 [引用日期2023-03-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