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國際范兒是怎樣煉成的?
“外語筑基+培訓賦能+實戰成長”
開辟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新路徑
第六期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開班式。
“經歷筆譯、英文寫作、英文口語三輪考核,通過6月10日、11日兩天的激烈角逐,16名學員脫穎而出,成為首批被納入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庫的成員。”這是第六期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的重要成果之一。與此同時,為期3個月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第二期涉外法治人才研修班也進入期末階段,一場以英語口語演講為主要內容的結業式正在緊張籌備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建立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
緊鑼密鼓開展、全方位覆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正為如火如荼開展的涉外檢察工作注入更多生生不息的力量。
2025年6月,知識產權國際化檢察人才長三角區域聯合培訓班在上海舉辦。授課之余,德國專家與檢察官進一步深入交流。
采擷散落在海洋里的珍珠
在第六期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上,學員正在進行英文筆試。
“應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邀請,某國總檢察長將率團訪華,其間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現對方來信提出,希望在備忘錄中增加刑事司法協助以及引渡的相關規定,請英文回信對該提議進行回應并提出中方建議。”
“經推薦,你在我某駐外使館擔任法律顧問,請闡明你對這個崗位的理解,并結合你的學習、工作經歷,設想你將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某基層檢察院在辦理一起受賄案時,接收到甲國照會,聲稱犯罪嫌疑人系甲國公民,要求安排領事探視。你作為該案的承辦檢察官,請提出處置意見并闡明理由。”
在第六期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上,學員進行口語考核。
上述問題都是學員們面臨的考題,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并且筆試和口試都是全程英文。“我們考試的題目嚴格保密,口語考核的題目上臺前10分鐘才給到學員,就是要看看大家的真實水平,也觀察一下學員們能否做到學以致用。”最高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華說。
事實上,這些題目暗藏玄機,絕不僅僅考察英文水平。例如第一道題看似要寫一封英文信,事實上按法律規定,“刑事司法協助以及引渡的相關規定”是不能寫入備忘錄的;第三道題中辦案檢察官不僅要用英語口頭對國籍問題進行辨析,還要了解涉外案件的辦理流程……因此,唯有跨越“英語”與“法律”兩道門檻,才能通過考核。
“由于檢察機關的業務特點,涉外法治人才就像珍珠散落在大海,分布在各個業務條線,并不是所有人才都在外事部門的視野范圍內。我們的任務是把珍珠采擷出來,讓他們在涉外檢察工作的各個領域閃閃發光。”最高檢國際合作局辦公室主任王賀如是形容。
“閃閃發光”的例子之一是,2024年最高檢機關第一期涉外法治人才研修班舉辦期間,學員李萍和李遲晚一同參加了在瑞士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舉行的知識產權檢察國際研討會,用英語向各國同行講述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故事。
而剛剛舉辦的第六期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也涌現出許多令人驚喜的人才。他們有的英文發音地道,有的涉外檢察工作經驗豐富,有的理論功底深厚,許多被形容為可以“拿來就用”的人才。
培養檢察機關
涉外法治人才梯隊
“閃閃發光的驚喜”往往是謀定而后動的結果。
最高檢黨組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特別是2024年11月召開的全國涉外檢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強涉外檢察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檢察人才”。
“近年來,檢察機關積極履行涉外檢察職能,在打擊涉外犯罪、開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服務保障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涉外檢察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涉外法治人才短缺,人才隊伍的數量、質量和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工作需要。因此,最高檢國際合作局始終把加強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加大培養力度,拓寬培養渠道,創新培養方式,不斷提升檢察機關涉外法治工作能力水平。”最高檢國際合作局局長劉志遠表示。
記者從最高檢國際合作局了解到,該局協同最高檢政治部、國家檢察官學院等,通過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開展檢校合作,邀請烏茲別克斯坦、蒙古等國檢察官與中國檢察官一起開展“同堂培訓”,組織業務骨干到國外培訓等方式,展開立體式涉外法治人才培訓。
這些培訓呈現出鮮明的特點——長期性,持續不斷地開展涉外檢察相關培訓,最高檢國際合作局已經累計培訓超過600名學員;廣泛性,培訓范圍覆蓋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學員年齡跨越“70后”“80后”“90后”“00后”;基礎性,要求學員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包括英語、日語、法語、俄語等多個語種;創新性,綜合運用專題講座、案例教學、模擬演練、研討交流、全面考核等多種形式,貼近涉外檢察工作“實戰”。
涉外檢察人才
“選、育、管、用”一盤棋
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涉外檢察辦公室干警開展法律英語專題學習。
一邊辦案,一邊參與中非檢察合作論壇籌備工作,還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就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證據專題授課交流……熟練使用英語、法語兩門外語,曾工作交流至最高檢國際合作局的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95后”檢察官助理馮昱云,最近格外繁忙。
“我本科學習外語,碩士學習國際政治和法律。”馮昱云說:“涉外檢察工作需要我在語言、司法實務、國際政治理論等方面不斷精進。同時,這種精進也能夠反哺實際工作,提升辦案質效,形成良性互動。”“得益于最高檢國際合作局、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搭建的廣闊平臺——通過重大涉外案件辦理、檢察國際合作、涉外檢察理論研究等任務,讓我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戰中淬煉升華。”
外語筑基,培訓賦能,實戰成長……馮昱云一路走來的過程,是涉外法治人才成長的一條典型路徑。
事實上,最高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中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選、育、管、用”的要求,既注重長遠頂層設計和規范化建設,更注重在涉外檢察工作實踐中選拔人才、培育人才、管理人才、用好人才。
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庫的建設,無疑是“選、育、管、用”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與國際合作局聯合印發管理辦法和選拔通知,強調堅持擇優選拔、科學培養、重在使用、動態調整的原則,選擇政治立場堅定、業務工作精通、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進入人才庫。
什么樣的檢察人才可以入選涉外法治人才庫?“業務工作精通”的標準又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外語特別好”才行?
記者翻閱選拔通知發現,確實要求外語水平較高,但不以外語水平為單一評價標準,要“熟悉檢察機關涉外檢察工作,同時在檢察國際交流合作、涉外案件辦理、涉外理論研究中能力特別突出,取得重要業績”。同時還有“兩個注意推薦”——注意推薦英語以外的外語人才;注意推薦優秀年輕干部。
“具體的選拔標準我們還在探索中,例如如何評價理論研究成果、如何評價小語種人才等等。總體來講,我們希望擁有一批既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和區域國別法,又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能夠熟練運用外語開展工作的復合型實務人才。”王賀說,“更重要的是,要將首批入選人才庫的成員用起來,讓他們真正參與涉外檢察工作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成長。”
江蘇省興化市檢察院檢察長王績偉的成長中就有著豐富的涉外檢察經歷。他曾在最高檢國際合作局掛職鍛煉半年之久,在這里深度參與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國際檢察官聯合會等各種國際會議會務工作,參與起草雙邊合作協議、接待外方檢察機關代表團來華培訓,前往俄羅斯研修并與俄方同仁深度交流互鑒,擁有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工作體驗。王績偉總結:“涉外檢察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極強,必須始終繃緊政治這根弦。通過掛職鍛煉,我的工作格局從一域逐步上升到全局、工作視野從國內漸漸拓展至國際、工作能力從專業加快邁向多面。”
先行先試下好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先手棋”
檢察機關掀起的這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小高潮”,不僅僅在最高檢層面。當前,隨著我國涉外案件數量逐年遞增,各級檢察機關在司法辦案中遇到“涉外”已是一種日常。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涉外檢察工作需求,各地也都在積極推進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為檢察機關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辦理涉外案件積蓄力量。
記者采訪了解到,地處開放前沿的上海、福建工作開展早、效果好。在首批全國檢察機關涉外法治人才庫成員考核選拔中,兩地各有4人過關斬將進入最終名單,占據名單的半壁江山。
地方檢察機關在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方面有何“訣竅”?
“我們的訣竅同樣是‘選、育、管、用’四個環節,并且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化優勢。”上海市檢察院政治部宣教處處長張心恬告訴記者,上海市檢察機關注重招錄有一定涉外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如本次“入庫”的4位選手在進入檢察機關前均有涉外經歷,或是曾在海外留學,或在海外高校進行過交流,或在律所從事過涉外業務等。同時,發揮上海高校資源優勢,強化檢校合作,協同育人,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在涉外法治理論與實務、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度合作,引進涉外法治領域專家學者到檢察機關掛職。
在科學用好涉外檢察人才方面,上海同樣頗有心得。特別是在涉外案件辦理中加強人才鍛煉,鼓勵各級院成立涉外專業化團隊等,目前上海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浦東新區檢察院、靜安區檢察院、青浦區檢察院等先后成立涉外檢察團隊,辦理一批重大案件,研究對接國際規則。同時,依托上海豐富的外事資源,如對接同濟大學WIPO世界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基地、上海政法學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協助開展涉外教學培訓。
2025年5月,福建省檢察院舉辦中英文雙語演講比賽決賽。圖為菲律賓留學生(右二)與參賽選手(左二)就演講話題進行交流互動。
福建省檢察院較早就成立了專門負責涉外、涉臺檢察工作的部門,即第十一檢察部,這讓他們在積累了豐富的涉外檢察工作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涉外法治人才、組織相關培訓與競賽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今年初,該院舉辦全省雙語演講比賽,組織英語筆試、面試考核。5月,該院舉辦全省檢察機關涉外檢察業務素能視頻培訓班,課程涵蓋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域外證據采信等,全省三級院涉外檢察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近480名業務骨干參訓。
“人才培養是一項打基礎的工作,我們正在考慮如何將人才更好地用起來。從福建涉外檢察工作實踐來看,無論是外事交流活動,還是涉外案件辦理,都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福建省檢察院第十一檢察部主任呂曉梅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上海和福建存在一些共通特點,例如都較早就組建了省級涉外法治人才庫、重視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等。
除了發揮沿海地區涉外檢察工作優勢,最高檢國際合作局還在推動更多地方檢察機關發揮小語種人才特長,開展特色涉外檢察工作,例如廣西的越南語人才、黑龍江的俄語人才、內蒙古的蒙古語人才等等。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需求,更是提升檢察機關涉外法治工作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
(來源:檢察日報·涉外法治專刊 記者:張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