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郵票史上,有一套郵票以“天價面值”聞名:它的總面值高達410000元,相當于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甚至能兌換200公斤大米,為何它的面值如此驚人?又為何普通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竟能等同如此天價郵票?
這套名為《天安門圖案(第五版)》的郵票,作為我國唯一一套高面值普通郵票,它不僅是郵政史的里程碑,更承載著建國初期的時代記憶:
(圖源 趙涌在線)
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百廢待興。隨著國際航空業務和國內包裹業務的恢復,原有低面值郵票已難以滿足需求:寄一封國際航空信需貼上近百枚低面值郵票,包裹郵費更是高昂,催生了高面值郵票的迫切需求。國際郵件需貼大量低值郵票,甚至“信封貼不下”;國內包裹業務取消專用印紙后,急需靈活的高值票替代。
在此背景下,普5郵票于1951年10月正式發行,全套6枚面值分別為10000元、20000元、30000元、50000元、100000元、200000元(舊幣)。1955年幣制改革后,舊幣1萬元=新幣1元,普5郵票面值總和達410000元,折合新人民幣41元,相當于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或200公斤大米的價格。如此“天價”設計,注定其主要用于郵政業務消耗,普通家庭難以負擔,存世量極少。
(圖源 趙涌在線)
這套郵票由新中國郵票設計奠基人孫傳哲擔綱設計,采用膠版底紋+凹版主圖的套印工藝,開創了新中國郵票防偽技術先河:
主圖設計以天安門城樓與華表柱為主景,象征國家新生,飄動的白云取“蒸蒸日上”之意;采用凹版雕刻,線條清晰立體,手觸有明顯凹凸感,這一技術在當時極難仿造。底紋則以粉紅色膠版印制,暗藏十字紋、波浪紋等防偽元素。
盡管具體發行量未公開,但高面值郵票在當時使用率極低,多數被郵政部門庫存封存;尤其是10萬、20萬高面值舊幣票種,堪稱“鳳毛麟角”。近期普5單枚成交價如圖所示:
上品的全套普5新票于去年十月,在趙涌在線以約2.37萬元的價格成交。
普5作為新中國早期高面值郵票代表,兼具歷史價值與稀缺性,它的誕生與命運,折射出新中國郵政從“百廢待興”到“走向世界”的歷程:高面值設計標志著新中國郵政開始參與國際通信,舊幣面值體系直觀反映了建國初期的通脹現實。
正好趙涌在線不少普5郵票上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個專業平臺好東西確實不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