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dee
昨晚,華為和北汽聯合舉辦了“2025享界用戶星享之夜”。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與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共同登臺,輪番主持。
不過不出意外,昨晚大部分的風頭,依舊被余承東搶走了。
尤其是以下這段自白——“之前我在開車的時候被人拍到,說我開車睡覺,其實不是。我是開著 ADS 低頭看了下手機。為此我人生第一次進了公安局自首,交了罰款……”
外加那句“自己的營銷能力很笨,發布會不跟別人似的讀稿……”
不僅成為本次「享界之夜」發布會最重要的兩大名場面,也讓他N度和雷軍隔空交鋒。
此外,通過昨晚的“用戶星享之夜”以及今年以來鴻蒙智行舉辦的一系列發布會,可以發現華為在鴻蒙智行業務方面已經有了呈新變化。
比如新車和重大進展不再與華為其他新品出現在同一場發布會中。
更重要的是,鴻蒙智行旗下的各品牌都有了獨立舉辦發布會。記得享界用戶星享之夜之前,智界已經在今年4月,舉辦了品牌之夜活動。
當然了,昨晚“享界之夜”的真·重點肯定不是余承東。
第一大看點無疑是品牌Logo的首次登場,“寰宇之星”新車標揭幕,即鴻蒙智行“第三標”的徹底落定。
據悉,享界車標是鴻蒙智行聯盟中繼問界、尊界后正式敲定的“第三標”,遵循了五界(含未上市的尚界)一貫的六邊形輪廓,象征著鴻蒙生態協同。
余承東解釋,多標策略其實是不得已為之,因為國家有“單一車標不可覆蓋多品牌”的政策限制,但享界的logo顯然不是倉促應對下的妥協之作。
比如車標英文名:STELATO,就是Stella(星際)+Auto(汽車),一個組合詞,體現“享星河浩瀚,縱寰宇無界”的高端品牌調性。
相比這兩年無數車標瘋狂主打極簡、純平風,這款車標妥妥的屬于反其道而行,居然是上下雙層結構:上層為放射狀星芒,下層通過微米級電鑄工藝,雕刻了近3000圈金屬紋理,實現“見光不見紋”的光影效果,來表現享界品牌對“科技+豪華美學”的詮釋。
反正一些做平面設計和標識的老法師看來,成本不低。
此外,余承東和北汽董事長張建勇還向所有人介紹了兩個“專有名詞”:白銀比例與G3曲率。
前者其實就是白銀分割率,也被稱為1:√2,近似值為1:1.414。這個比例最著名的案例就是A4紙的長寬比。此外,許多室內設計布局,不少建筑大師在平面劃分和立面切割時,都會參考這個比例。
G3曲率是幾何連續性中的第三級標準,要求曲線或曲面在連接點處不僅位置、切線方向和曲率連續,還需滿足曲率變化率的連續,從而實現更平滑的視覺效果。在汽車車身設計方面非常常見,比如擎蓋、車門等部件的曲面過渡區域,都是采用G3曲率。
但車標設計方面用G3曲率,非常罕見。
以上這些,打造出享界S9全新星型logo“寰宇之心”的設計語言,以及用“寰宇之星”強化用戶對“中國科技豪華”的價值認同。
個人覺得,通過享界的新車標可以看出鴻蒙智行更深層的戰略意義,不僅僅是一個新logo那么簡單,更像是“沖擊豪華市場的心理武器”——類比一下奔馳的三叉星輝、寶馬的藍天白云,凱迪拉克的貴族家徽,他們都有依靠高端車標,構建用戶身份認同的戰略。
再加上鴻蒙智行“五界”已經產生的巨大的生態協同優勢。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品牌聯動、技術共享等方面,形成更加完整的矩陣效應,這也是蔚小理米等其它新勢力車企,難以復制的潛在優勢。
其次,就是開頭提到的“余承東自首事件”。
看起來是個人八卦,實際上是華為為自動駕駛下的“一盤大棋”(我真的不是大旗黨)。
發布會上,余承東詳細復盤了5月底自己為何在問界M8時頭部低垂約20秒,雙手未握方向盤的整個經過。
他承認當時車輛處于L2級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下,自己是在低頭看手機不是在睡覺,被拍攝者鳴笛提醒——不管是哪一種,深圳交警回應稱都屬于妨礙安全駕駛行為,明確禁止。
他還提到事件發生后,他主動到公安局"自首”并被處以罰款300元、扣3分。
在這場特殊的“復盤”里,余承東特別強調了兩點。
1、自己開了快30年車,此前從未違章。那啥,不知道老余是不是還記得今年1月,他因直播開車回家被封禁直播間這個小插曲。
2、呼吁加速L3級自動駕駛法規落地,并“透露”華為已為L3技術做好準備。他還希望一旦L3技術徹底實現,交通法規可以“松一點”,可以允許駕駛員按照需求休息或處理事務。當然了,一旦遇到極端情況,有L3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肯定比其它車輛更靠譜,比如能自動安全停靠,還能通過安全帶收緊、座椅震動或按摩等功能主動通知駕駛員。
而借著昨晚的享界品牌大舞臺,華為也同步披露了和智能輔助駕駛相關的一系列生態數據。
諸如“鴻蒙智行系統日均輔助駕駛里程超1000萬公里”,“泊車輔助日均調用63.5萬次”,“累計避免碰撞201萬次”等等一系列數據。
一邊暗示享界是鴻蒙物界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比問界和智界更豪華高端;另一邊瘋狂為華為ADS技術背書,強化用戶應該對“科技豪華”充滿信任——相信未來的華為L3技術會更好。
第三點則是詳細介紹北汽如何“All in享界”。
張建勇主打北汽對享界的品質有多“較真”,秉持"只做加法,永不妥協"的理念。
除了享界S9增程版以30.98萬起售,比BBA同級低了10萬+,卻標配4激光雷達、空氣懸架等頂級配置等肉眼可見的“技術普惠”。
還有更多平時看不到的小細節。
比如車身關鍵輪廓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內;通過藍光在線測量系統,對431個關鍵點進行CT級掃描;配合AI智能監測系統實時優化2萬多個參數;每輛車都有專屬的“數字檔案”。
最關鍵的是北汽與華為的雙質檢體系,確保“零缺陷”交付。以及重金屬、噴漆廢水"零"排放的綠色制造工藝,直指德系豪華工藝標準,全方位保障產品品質。
余承東則是重新介紹享界S9不過,這次的重點放在了這兩年傳統豪華品牌最看重的舒適性配置和智能化方面。
一個是S9的零重力座椅。余承東說自己從開會地到活動現場,一路開著零重力座椅模式。“一路睡過來,非常舒服”。
另一個就是S9的防曬能力。他明貶實褒,吐槽享界S9明明在物理防曬上遙遙領先,偏偏自己的營銷能力很笨,發布會不跟別人似的讀稿,風頭全被某位友商搶走了……
就差把“雷軍”和“小米汽車”打在公屏上。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智能輔助駕駛與續航里程。
目前享界S9搭載的是ADS3.3,余承東表示該版本體驗已經非常出色。他這幾個月體驗下來,幾乎沒有接管。不過,將來享界肯定會升級到ADS4,如果“相關部門愿意配合”,享界能輕松解鎖更多場景。
最后是續航能力。目前純電版816km的CLTC純電續航真實水平,600-700公里肯定是有的;綜合續航1355km的增程版享界S9,真實續航也有1000km以上——難得聽到老余說話那么樸實無華,甚至還有點摟著講。
據了解,今年4月中旬增程版享界S9上市之后,整個享界家族些銷量,呈現不斷攀升的態勢。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純電享界S9的月銷均不足800臺。而到了4月,銷量一躍達到1338臺;5月銷量2134臺,其中增程版交付量超過2000臺;而享界S9 6月共交付 4154 輛,拿下“30萬元以上新能源轎車”銷冠。
預計這個月及未來,享界S9增程版的銷量還會漲,畢竟當時72小時的訂單量達到了5200臺——估計是受限于產能爬坡,未完全釋放訂單潛力。
最后來說說目前享界,尤其是享界S9存在的一些小困難。
作為華為與北汽合作打造的第三界,享界S9主攻的是主打豪華行政轎車市場,對標的就是寶馬5系(參數丨圖片)、奔馳E級、奧迪A6L。
不過相比其它已經上市的三界,享界S9今年的市場表現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在推出增程版并降價8萬之前,知名度和整體銷量不及預期,有點尷尬。
甚至曾有銷售反應,享界過于低調但針對的競品又過于知名,他們經常要向客戶解釋"享界到底是一個什么品牌”。
說人話就是品牌認知還差一口氣,缺乏品牌積淀和身份象征,畢竟豪華行政轎車市場,BBA依舊有著強大的品牌溢價和身份認同感,這和問界、智界所在領域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
其次,產品定位與目標用戶需求還有一定錯位。畢竟豪華行政轎車用戶多為中年甚至中老年商務人士,他們更看重品牌、空間和整體感。而享界S9的無框車門、智駕功能等一些創新設計,反而讓部分目標客戶覺得"不夠穩重”。
一句話,要讓這一階層和年齡段的用戶,將消費習慣快速從“品牌溢價”轉向“技術普惠”,依舊有些任重道遠。
且享界S9的后排空間對于高個子而言的確(軸)有(距)些(不)局(太)促(夠),尤其是三個人坐一排,擁擠感明顯,難以滿足商務接待需求。
因此,此前在鴻蒙智行并網銷售模式下,享界與問界等品牌同店銷售,但問界SUV顯然更受歡迎,銷售資源也明顯向問界傾斜。不少經銷商為了完成KPI也更愿意推銷SUV……
(類似困境其實智界也有,只不過沒有享界那么肉眼可見,總之弱勢品牌更受冷落)
當然,這個問題很快就不是問題了,因為華為已經調整汽車業務。之前說了,未來鴻蒙智行旗下五界中的智界、享界和尚界,將轉為由合作車企籌備建設品牌專屬銷售網絡。
不過,新的問題也將出現,因為渠道建設成本……很高,對北汽藍谷這樣連續虧損的企業來說壓力不小。
相信昨晚的“享界用戶星享之夜”過后,更多人會發現享界的更多亮點——不只是簡單的品牌標識更新,余承東的3分300元,華為L3級別自動駕駛,而是華為與北汽聯手沖擊豪華市場,重構行業規則的戰略宣言”。
最后的最后,讓我們期待一下今年秋天的的享界新車。
幾乎可以確定就是享界S9旅行版,畢竟這車已經在“工信部車展”上掛名了——而且相比傳統的三廂轎車,旅行車的玩法可比前者多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