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滬指遇到3509點壓力沖高回落,尾盤突然跳水,一方面是短期上漲較快,需要回踩5日線,很多人擔心3500-3700的壓力位是否能走過去;另一個原因可能是6月PPI的數據不夠理想。
這里,我個人判斷牛市沒有結束,滬指支撐在3480點附近。當前支撐本輪牛市的利好,主要有三點:
其一、中美貿易合作現曙光。特朗普周二的表態是:中國在對美貿易談判中表現“非常公平”。
我想,這應該是表明雙方在很多問題上已經相向而行,逐步趨近。且特朗普還說和中國的合作要超越貿易,延伸到其他領域。對此,不做評論,看8月的中美新一輪談判結果。作為投資者,當然是“和為貴”。
其二、貨幣寬松和財政積極。我們看到,近期,樓市和股市已經不再是同步,甚至樓市和金融業已經不再同步。
原因很復雜,但總結一句話,就是股市和金融業正在和土地逐步脫鉤,比如很多銀行,如今的主要貸款業務是:經營貸、消費貸、車貸等等。
而換個角度,你會發現股市里面挑大梁的股票,也逐漸換成了新科技、新醫藥、新消費等新興產業,我們稱之為創新牛,而非資產價格膨脹的牛市。那么這樣會有個什么情況呢?
總結兩句話:其一,新興產業帶來新一輪中國經濟的繁榮,這種繁榮往往具有低通脹的特征。其二,樓市低迷會促使政策面保持寬松貨幣和積極財政。
同樣的政策利好,可能本意是救樓市,但資本卻被芯片,被創新藥,被人形機器人,被人工智能,被穩定幣吸走。中國新經濟將享受到政策紅利,也將趨勢性崛起,更會成為牛市的中流砥柱。
其三、外資,正在被新的利益驅動,涌入中國股市。去年,很多投行擔心的,是中國的地方債問題,因為地方依賴土地財政,而樓市近幾年很難起色,但年初,一個deepseek和一個哪吒,讓華爾街為代表的全球資本看到兩樣東西:一樣東西叫中國創新力,另一樣東西叫中國購買力。
接著,幾個月后BD交易來襲,很多跨國藥企要到中國藥企手上買專利。可以說這些事對于華爾街的震撼是巨大的。因為華爾街發現,中國創新不是做做樣子,而是實實在在的,成績斐然的。這種創新力受益于中國的“工程師紅利”。
港股行情跌宕起伏,就是外資積極參與的結果,這也催生了一個結果:如今全球最大IPO融資交易所就是港交所。
綜上,中美談判改善外部環境,政策環境改善內部環境,外資又開始認可中國的創新力,三方面疊加,中國科技股將帶領中國股市走牛,這個牛市是結構性牛市,新科技,新醫藥和新消費,三駕馬車主導市場,呈現板塊輪動局面。
說完牛市的理由,我們回歸板塊。我們看到,醫藥股,穩定幣今天表現良好,市場呈現輪動狀態,芯片股(算力股),醫藥股,穩定幣,可能未來還有資源股,呈現輪動狀態。
當然,特朗普威脅要對醫藥和銅進口加征關稅,這里面我們主要看醫藥股,醫藥股會不會受到美國政策的負面影響:一大政策是美國加關稅,另一大政策是美國“大而美”法案其實收縮了萬億美國醫保開支,這些,貌似是利空,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我們先來看美國醫保,因為要省錢,所以才減少醫保開支,但省錢的關鍵點,不是縮減美國醫保受益者的數量,而是降低藥價,那么請問,是美國生產的藥品便宜,還是進口中國的藥品便宜。所以,阻止藥品進口和醫保省錢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們再看美國加稅的問題,其實,跨國藥企之所以愿意通過BD交易購買中國創新藥專利,就是為了規避美國關稅,海外的專利權歸了跨國藥企,屆時,這些跨國藥企就可以靈活部署藥物在美生產和在華生產,而中國藥企也不用擔心關稅問題,打開新的出海通道。
所以,雖然特朗普對醫藥進口加稅200%,但美國藥企不喜不悲,股價幾乎紋絲沒動。而作為投資人,你能確定的是:醫藥BD交易,未來還會越來越多,我們繼續看好創新藥,這也是本輪牛市的三大核心板塊之一。
如果你 喜歡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點下面的“ ”圖案,公眾號就每天會推送給你了。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