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墊江縣沙坪鎮,一種名為“積分”的工具,正悄然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宏大篇章。近日,重慶理工大學“化雨潤心 墊亮萬家”社會服務踐行團和“化育丹心墊征程 愛國筑夢耀巴渝”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深入此地,與沙坪社區基層治理聯合黨委副書記熊建展開深度對話。
從“積分超市”激活治理活力到萬畝良田鋪就產業藍圖,從非遺煥發新生到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實踐團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親身觸摸、深入解碼鄉村振興的“沙坪路徑”。
熊建為實踐團成員介紹“積分超市”。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沉浸解碼:從“積分超市”觸摸治理脈動
“這條街的變化,就是積分制最好的說明書。”站在如今整潔有序的街道上,熊建向圍在身旁的重理工學子們回憶過往:曾經的“臟亂差”如何因“積分超市”蝶變為“凈綠美”。
沙坪鎮黨委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跨村黨建聯建工作機制引領下成立了沙坪社區基層治理聯合黨委。2023年創新推出的“基層治理積分超市”正式運營。這個被稱為“重慶市首個基層治理積分超市”的平臺,不僅是一個兌換物品的場所,更成為激活群眾參與熱情的“金鑰匙”。
“積分超市”以行為積點、積分兌物、多勞多得為原則,將環境衛生整治、政策宣傳、志愿服務等基層治理事項量化為積分。數據顯示,2024年沙坪鎮社區積分超萬分,2025年僅半年時間就累積數千分。
實踐團成員認真聆聽,詳細記錄,不時追問細節。“群眾為積分來,為集體干,參與度越來越高。”熊建的笑容讓學子們深刻體會到,這根無形的“積分線”,如何將分散的民心擰成一股繩,激發出共建共享的磅礴內生動力。
溯源探秘:在“萬畝良田”求解產業方程
治理的活力,最終要流向產業的振興。“要讓積分有價值,集體就得有實力。”熊建介紹,沙坪鎮將積分制度與集體經濟發展深度綁定,通過積分激勵群眾參與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形成“治理—增收—振興”的良性循環。
實踐團跟隨他的腳步,深入廣袤的萬畝油菜基地。春日這里是壯麗的“金色海洋”,其背后則是與中國農科院、重慶中一種業合作的科技硬實力——從“一粒種”的研發到“一滴油”的榨取,完整的油菜產業鏈條已然成型。在300噸7D菜籽油加工示范基地,學子們嗅著油香,了解科技如何賦能傳統農業提質增效。
更讓他們贊嘆的是“明月汖”品牌的創立。它像一面旗幟,統攬起菜籽油、金絲皇菊等特色農產品,通過積分超市兌換和電商直播,飛入千家萬戶,實現了19個村(社區)抱團發展、集體農戶“雙增收”。
熊建給實踐團成員講解“明月汖”品牌。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我們的油自榨,酒自釀,水都帶著明月山的甜!”熊建的自豪感深深感染了實踐團成員,他們用鏡頭和筆記,記錄下科技驅動、品牌引領、三產融合的生動“產業方程”。
青春共鳴:于“共富圖景”感悟振興偉力
“去年種高粱掙了3萬多,我們拿一半出來分紅。錢雖不多,但大家臉上的笑容騙不了人。”熊建的話,道出了發展成果惠及于民的樸素真理。
學子們穿行在整潔的街巷,駐足于熱鬧的“積分超市”,遠眺金色的油菜花海,傾聽著溪流潺潺與村民笑語交織的和諧樂章,沙坪鎮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從環境整治到產業興旺、從個體發展到集體共富的壯闊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這不僅是“黨建統領、積分賦能、產業興村”模式的生動實踐,更是中國千萬鄉村在新時代奮力前行的縮影。
實踐團合影。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此行非走馬觀花,重理工學子們帶著問題而來,懷揣思考深入。他們不僅是觀察者,更是積極的解碼者:通過深度訪談、實地考察、數據分析,他們努力剖析“小積分”何以釋放“大能量”的內在機理——是黨建引領下跨村聯建的頂層設計,是“治理—增收—振興”的閉環邏輯,是科技賦能產業的硬核支撐,更是品牌引領市場的創新思維。沙坪鎮的“積分密碼”與“共富方程”,為學子們理解基層治理創新、產業發展規律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無比鮮活的教材。
夕陽為萬畝田野鍍上金輝,也映照著青年學子們堅定的面龐。觸摸著這片土地的強勁脈動,強烈的使命感在青年心中升騰:要將“沙坪智慧”帶回課堂、融入研究,更要思考如何將這份寶貴的基層經驗,轉化為服務更廣闊鄉村的青春方案。(晏紅霞、楊屏錦、郝江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