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相聲演員苗阜在朋友悼念楊少華老先生,很多人不相信,上午楊儀的店開業,老爺子還在那剪彩呢?楊儀的賬號上午還在更新呢。
楊少華老先生作為給觀眾帶來無數歡笑的相聲大師,這一生,堪稱是傳奇的一生。
1931年,楊少華出生于北京皇城根下。12歲就拜師學相聲,16歲就登臺演出。以他的天分本是少年得志、年少成名。
卻因為時代原因,20歲時來到天津的廠里做鉗工,只能白天當工人晚上練喜歡的相聲。
直到1978年一切結束,幸運的楊少華沒被打死沒被打傷,被平反后調入了天津市曲藝團,在侯寶林、馬三立等大家林立的年代,楊少華獨創了“蔫哏”流派:
裝傻充愣:總用結巴、耳背制造反差笑料;
以弱勝強:看似被搭檔欺負,實則句句藏機鋒;
生活化表演:把市井小民的狡黠演得活靈活現。
《賣魚》里被趙偉洲忽悠:這魚怎么死的?你猜?憋死的?讓您給賤死的!
《聘文書》里慢悠悠說:我這人吧…反應慢…去年挨的打…今年才覺得疼…
《肉爛在鍋里》:肉爛在鍋里,媳婦永遠是別人的好;男人永遠是別人的強。
這些“蔫壞”的包袱,讓觀眾笑完還能咂摸出生活滋味。
雖然楊少華很優秀,但那個年代優秀的相聲演員太多了,他并不是最出彩一個。直到2000年,楊少華退休后回到老家北京發展,反而事業迎來了第二春。
楊少華先是在《閑人馬大姐》中飾演了馬大姐的舞伴被觀眾喜愛;又在《笑口常開》中塑造了“慢性子”與“剃頭匠”兩個角色,評價俱佳。
在電視劇里嘗到甜頭的楊少華開始與人合作自編自演了《楊光的快樂生活》,在劇中飾演主角楊光的父親楊豐年,生動地演繹了有點倔有點貧又熱心的天津老頭,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贊揚。
隨后一發不可收拾,連續演了5部《楊光》系列劇,以其獨特的“蔫哏藝術”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的“楊豐年”,使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楊少華隨著年齡的增長,拍不了電視劇后,開始搬個小馬扎坐在天津古文化街打卡點和游客合影,被稱“最親民藝術家”。
直播流行后,90歲高齡的楊少華又開啟了直播吃炸糕等很多不適合老年人吃的高糖食物。
楊老先生可以說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呀,從來都沒閑過一天。就在今天下午他兒子、兒媳婦還攙扶著顫顫巍巍的94歲老人為他們新開業的飯店剪彩呢。
現在忽然離世,可能是上午剪彩太多人找他合影說話累著了吧。不得不說,老先生到了最后一刻,還在利用自己的名氣為兒子錢呀。
楊老先生雖然年輕時背井離鄉吃了很多苦,但老年時可是一點罪沒受呀,是笑著離開的。
楊少華能活到94歲,可以說是笑著活明白的人,他的一生就像他最擅長的“蔫哏”:表面是“受氣包”,實則把苦難都化成了包袱。看似“沒正形”,卻比誰都懂“認真你就輸了”的智慧。
當94歲的楊少華老先生笑著離開時,我們突然明白:真正的喜劇大師,從來不是逗笑別人,而是活成笑話本身——那些窘迫、笨拙、貪小便宜的“不完美”,才是對抗歲月最柔軟的鎧甲。
#相聲演員楊少華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