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年頭竟然還有人“崇洋媚外”?
為了去英國“撿垃圾”主動放棄自己億萬財產,更改國籍只為更加方便出入英國,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叛國賊”在多年之后竟然被人民稱為國民大英雄。
當眾多網友得知他為何拋棄中國去往英國后,紛紛表示他這個英雄當之無愧!
去英國只為撿回屬于中國的東西
趙泰來在英國地窖里發現那6萬多件中國古文物后,他并沒有被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貝沖昏頭腦。
他很清楚,這些東西屬于中國,不屬于任何一個人,可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卻難如登天。
在八九十年代的英國,文物出口監管極為嚴格若不清楚申報、獲得合法渠道,一旦被查到,大量文物極可能被扣押,甚至面臨法律制裁。
趙泰來身處異鄉,不愿走灰色通道,也不想讓這批寶物落入私人的拍賣市場他想到了一個看似笨拙,卻最安全的方式—“螞蟻搬家”。
從1995年到1997年,他一趟又一趟往返于莊園、碼頭、貨柜場與倫敦倉庫之間。
他注冊了一家藝術品公司,以“國際文化交流項目”為名義,把這些文物分批打包,以“展品”“教學器物”“館藏交換品”等合法身份發往香港,再設法轉運至內地。
每一批裝箱之前,他都親自分類、包裹、拍照、登記,甚至為了防潮防震,每一件瓷器都用自己剪碎的軟布逐層纏裹。
他還會從廢舊家具市場買來二手木箱,挖空做雙層夾板,以藏字畫與陶器。
夜里他常一個人搬箱子到車上,蹲在倉庫角落吃冷三明治,有一次不小心腳趾被青銅鼎砸裂,疼得當場暈倒,清醒過來后又繼續搬。
那兩年,他幾乎失去了社交生活家里人問他為何越來越憔悴,他只說在“做點收藏的事”。
妻子偶爾看到他通宵寫物品清單,嘆口氣:“你這是干大事的樣子。”趙泰來卻苦笑:“我不干,怕以后就沒人干了。他知道,必須趕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將文物全部轉運回國。
只有這樣,這些文物才能徹底落地生根,重回國家懷抱,沒有驚天動地的呼喊,也沒有跨國基金支持,靠的就是一雙手、一份堅持。
整整用了兩年,趙泰來一共運輸了十余批次。為了這項“地下工程”,他賣掉了在倫敦的兩套房產,還抵押了姨媽留下的股份資產。
有人說他傻,他淡然一笑:“我是替幾代人完成一個愿望。”
捐出國寶,只為“讓它們回家看看”
文物抵達香港后,他并沒有立即公開,而是繼續低調打理,等待合適的時機。他逐一聯系內地多個文化單位、博物館,挑選最專業、最有能力保護這些文物的場所。
1995年,趙泰來首次向廣州藝術博物院無償捐贈文物逾4萬件,引發廣泛關注。廣州美術館、廣東省華僑博物館等也陸續接收了他慷慨捐贈的大批藏品。
1998年,他將1萬多件文物捐贈給了廣州番禺寶墨園。這批文物中最具分量的幾件—比如戰國“王子午鼎”、漢代金縷玉衣、春秋玉雕、明清紫檀木器,還有清宮流出的玻璃畫等被一一陳列入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客前來參觀。
有一次,一位游客激動地在展廳門口留言:“這些東西本應躺在博物館里接受仰望,而不是埋在異國地窖里被忘記謝謝你,趙先生。”
趙泰來看著留言,沉默許久,只說一句:“它們不是捐出來的,是回來了。”
如今,趙泰來已經年過七旬,白發蒼蒼,面龐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卻依然精神矍鑠。
有人在廣州寶墨園見過他,一身樸素衣著,正在給游客耐心講解展品。
他不是工作人員,卻比誰都熟悉這些藏品的故事。他一遍又一遍說著,“我不是主人,我只是守門人”。
有人問他后悔嗎?他笑笑:“我不敢說我做得有多高尚,但至少,這些文物沒有繼續沉睡在異國他鄉,而是回到了屬于它們的地方,被自己的人民看見、珍惜、記住那就夠了。”
他沒有留下巨額遺產,也未在名利場里沉浮。
他只是把幾代人的托付化成一件一件落到實處的事情,然后靜靜地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一年有大半時間生活在寶墨園附近的民居里,自稱是“義工”,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
他不愿住豪宅,不開豪車,卻為修繕展館捐款,為文物安置四處奔走。
他喜歡躲在樹蔭底下喝茶,也會在文物被游客指責“像假的”時微笑著解釋真偽。“被誤解,是常態但文物回了家,它們不冤。”
那些年,趙泰來確實遭遇了“打假”風波。
有人質疑他捐贈的畫作不是真跡,也有人攻擊他所捐文物的價值水分過高。這些質疑,有些未免斷章取義,有些則出于復雜的動機。
可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不是藏品真假的問題,而是社會對一位奉獻者的苛刻審視。
一個幾十年如一日、不求回報、始終隱身幕后的人,為什么會在晚年被輕易貼上“造假”的標簽?這是每個公眾人物可能面臨的困境,也是一面照出我們集體態度的鏡子。
在趙泰來看來,無需辯白太多。
那些文物就在那里,那些歷史就在那里。真正看懂它們價值的人,自會懂得守門人的辛勞。
而對一個社會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辨別真假,而是傳承信念。
結語
若趙泰來真如他所言,“從來沒把自己當文物主人”,那他捐贈的,就不僅僅是幾萬件文物,更是一種文化責任感和國家認同感的體現。
所以今天當我們再回頭看時,不妨將質疑聲放輕些,將敬意放重些。
因為六萬件文物的回歸,換不來一個趙泰來再來一次。
他身上,沉淀的是百年家族的血脈與責任,是一個普通人以己身之力完成的時代使命。
這世間總有人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替我們守護著一些看似無用的“舊物”,卻守住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根與魂而趙泰來,正是這樣的一位守門人。
中國新聞網2013年3月26日報道:著名華人收藏家趙泰來個人傳記在穗首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