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女足東亞杯,中國女足2:2戰平韓國。
一,中國女足的生存現狀比中國男足還殘酷。
連續兩天,從國足到U16梯隊,中國男足面對韓國的連敗,清楚說明中國足球的技不如人和恐韓癥的依舊代際轉移。
今天出戰的中國女足國家隊,基本上算是中國女子三大球的最重要存在意義之一,那就是男子三大球找回場面,只不過隨著中國籃球的中國足球化帶來的三大球集體低迷,這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出頭范圍,已經由世界轉回收到了亞洲賽場。
過去一周中國女足的最大新聞,是上任女足主教練水慶霞回歸上海,她的最大目標,就是帶領上海女足奪得全運會冠軍。
而上屆浙江全運會水慶霞帶領從東京奧運碰壁而回的中國女足,在全運奪冠后的見者有份,再次證明中國女足運動的最重要存在意義,就是全運會和國家隊。
在首屆女足世界杯的出道即巔峰之后,女足運動在中國的越來越式微的原因,確實是一言難盡:
第一,隨著女足運動在全世界的推廣,中國女足的先發優勢消失。
第二,越來越強大的歐洲女足聯賽,使中國足球被歐洲足球全面反超。
第三,女足運動的男子化,使選材和青訓全面不足的中國女足已經落后于時代。
中國女足的勃勃生機只是用來描述國家隊,從來都與地方隊無關,看看女超聯賽的無人問津和門可羅雀,就知道女足在中國根本就缺乏起碼的生存能力。
沒有阿里的十年10億,中國女足的現狀比現在還要慘上十倍不止。
二,米利西奇激進打法的核心問題,就是中國球員的達不到要求。
米利西奇接手女足之后的一年多,沒有參加大賽,集訓和熱身賽的坐而論道之后,東亞杯是澳大利亞人的第一道考題。
開場之后,中國女足便踢出侵略性,尤其是三條線的前提站位、中后場的出球和前場的突擊,相比水慶霞時代明顯不同。
第14分鐘,中國隊邊路傳中,姚偉禁區前面對韓國中衛的破壞球左腳怒射破門,這腳標準的8號位射門,讓人不由得想到首屆世界杯劉愛玲的兩腳世界波。
在多次錯失單刀之后,韓國隊的半場扳平,說明中國女足的球員質量,無法支撐米利西奇的激進踢法。
如果換作腳下技術更好的日本,中國隊至少丟掉兩球。
下半場比賽,中國隊加快節奏,第66分鐘,新秀邵子欽頭球破門,2:1,這個年輕中鋒前途無量。
第94分鐘,韓國世界波扳平,這個因為后防線出球失誤導致的失球,其實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看過全場之后,我對米利西奇給出高分,相比賈指導和水指導,從三條線的前壓,到鼓勵后場將球控在腳下,再到強調中場壓迫,米利西奇的打法明顯更先進,至于是否適合中國女足,依舊需要時間來檢驗,起碼從今天女足年輕人的表現看,中國足協選擇米利西奇完全正確。
現在的中國足球,最不需要的,就是中庸和四平八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