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客戶端7月9日訊 今天下午,石家莊市檔案館舉辦國醫大師李佃貴檔案資料捐贈儀式。儀式由市檔案館館長張立芬主持。中醫藥檔案促進學者馮志生,河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孔祥驪,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研究院院長、河北省名中醫曹東義,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大夫劉麗,碧云堂大夫郭媛等專家學者,以及市檔案館副館長崔亞輝、馮肖成和相關科室人員參加了儀式。
李佃貴教授從醫以來,一直堅守中醫臨床一線。他先后曾獲中國好醫生、國醫大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院長、河北省首屆十二大名中醫等榮譽。
在總結前人理論及經驗的基礎上,李佃貴教授提出了“天之濁毒”“地之濁毒”“人之濁毒”中醫新術語和新思想,明確了濁毒理論的相關概念,梳理了歷史脈絡,提出了濁毒在人體的三種狀態存在形式、治療濁毒的六大治則和21種治療方法,構建了濁毒理論體系。在中醫臨床中,李佃貴教授研制出了“香蘇化濁顆粒”“香連化濁顆粒”“康胃丸”“利膽化石丹”等10余種院內制劑,部分已列入醫保用藥目錄。
雖已年逾古稀,但李佃貴教授現在仍安排每周4天的門診,許多患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面對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焦慮,李佃貴教授總是耐心傾聽,認真解答他們的疑問,安慰鼓勵他們,待病人如親人,以責任贏信任。
捐贈儀式上,國醫大師李佃貴簡要介紹了自己捐贈的中醫著作。本次捐贈的《中醫濁毒論》《代謝性疾病濁毒論》《國醫大師李佃貴脾學術思想與醫案醫話》等19部著作,是其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60余年來的經驗總結,內容涉及濁毒理論概念、淵源,濁毒理論在各科疾病中的應用,以及以濁毒理論為指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肝纖維化等疾病的病案和治驗等,對于學習中醫理論,開展中醫多學科臨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推動中醫學理論的豐富、創新和發展,更好傳承中醫藥文化具有深遠意義。
石家莊市檔案館館長張立芬為李佃貴國醫大師頒發了永久收藏證書,并對李佃貴國醫大師的捐贈行為表示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石家莊市檔案館將認真做好進館檔案資料的規范整理和保管保護,積極開展中醫藥檔案宣傳,努力為傳承好、發展好中醫藥文化貢獻檔案力量。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中醫名家檔案的征集工作,攜手為中醫藥事業長遠發展添磚加瓦。
儀式最后,與會人員還就中醫名家檔案征集以及開發利用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出席捐贈儀式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