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豫一首 28 年前的歌,又火了。
“關于婚姻,原來 1997 年就有這么超前的歌詞了”。
在歌曲《幸福》里,齊豫唱到婚戀中的糾纏和哲理,她唱“婚姻是違反人性的制度”:
婚姻是違反人性的制度 讓人忘卻貪婪抵抗孤獨
有人因此停駐有人一生進進出出 都需要祝福
放棄多少 才算賢淑 保留多少 才算讓步
迷人的是忠誠還是背叛 幸福是自由還是牽絆
這首歌出自齊豫自己的手筆,來自她 1997 年的《駱駝 · 飛鳥 · 魚》專輯。
齊豫唱得動人,那時候她已經結束了的兩段婚姻,感到婚姻畢竟只是人類文化制定出來的一個制度,一個人并非天生要結婚。
寫的詞現在看來不僅優美,還有超越當時視角的深刻,充滿對個人成長,愛情和女性的觀照;放在多年以來的華語樂壇女歌手里,都很獨特。
與其說超前,比如說齊豫就是一直活得飽滿的,真且酷的人。
1.
齊豫操辦詞曲的這一張專輯
1997 年,齊豫發行了這張《駱駝 · 飛鳥 · 魚》,這是她的最后一張流行音樂專輯。
那年齊豫 40 歲,已經成為了母親,也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她把感悟,體認都放在了作品里。
最有名的一首應該就是和齊秦一起唱的《飛鳥和魚》,齊豫作詞,借由飛鳥和魚相愛的故事,講了自己對愛情的理解:
春天的花如何得知秋天的果,今天的不看如何原諒
昨日的昏盲?
專輯中另外一首很有名的就是《覺》,歷史上林覺民犧牲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一句“意映卿卿”讓人記得烈士深情,而齊豫則跳到女性的那一面,給陳意映的心情寫了一首歌:
誰把我無止境的付出,都化成了紙上的一個名字;
還有一首叫《有 · 沒有》的歌,作詞齊豫作曲齊秦,歌詞里唱的是“沒有愛就沒有痛”,句句都是沒有,其實都在講人世求而不得的苦。當然齊豫的嗓子總是滄桑又灑脫。
還有一首歌叫《女人與小孩》,齊豫講了單身母親和小孩的互相依存。這首歌的作詞是齊豫,作曲是當年叫吳俊霖的伍佰。
除了《駱駝 · 飛鳥 · 魚》,齊豫之前在 1988 年還自己作詞寫了一首《九月的高跟鞋》,唱孤獨和成長,靈動又哀傷。
齊豫借由這些歌給自己答案,也提供了很柔軟智慧的女性視角,她憑借這張專輯拿到了 1988 年金曲最佳女歌手獎,從此轉入新的境地,天后傳奇這些稱號只是偶時的倒影。
2.
三毛與齊豫,民歌飛揚的日子
歌后、天后,華語樂壇 Joan Baez,對齊豫來說都是比較泛俗的稱號。
她總給人仙氣飄飄的感覺,名字背后是一個充滿文學文藝的民歌時代。
講起齊豫,總是想起三毛。
兩人的交集從齊豫年少時就隱約開始了:大學時齊豫是個就讀于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的文藝女青年,愛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喜歡書里的那些颯和勇敢。
后來她參加校園民歌運動,遇見了伯樂,也是臺灣音樂泰斗李泰祥,李泰祥問她要不要來唱一首歌,于是就有了很多人認識齊豫的那一曲《橄欖樹》。
三毛寫詞,李泰祥的曲是古典氣韻,21 歲的齊豫,歌聲悠遠空靈,把流浪自由的感覺唱得清麗:
”不要問我從那里來 /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么流浪 / 流浪遠方 /流浪”
她也代表著當時最獨立自主的女性風貌,本來齊豫的父親不允高材生的女兒進入演藝圈,覺得環境嘈雜,但齊豫還是去了。于是一首《橄欖樹》唱出了流行音樂新的氣象。
除了《橄欖樹》,還有那一張《回聲》。
1985 年的夏天,齊豫和潘越云去三毛家做客,看三毛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歌詞,一字一句朗讀出來給她們聽,最后變成了 11 首歌曲,成為了臺灣流行音樂是史上第一張 CD 唱片《回聲》。
黑白舊影像里感性在碰撞,有三毛對自由的向往,失去愛人荷西的哀傷,也有年輕時期的齊豫對甜蜜,愛戀更單純的體悟。
最有名的一首應該是齊豫和潘越云合唱的《夢田》。簡單的用詞,但唱出很濃的意境和心情。
如今再看三個穿波西米亞長裙的女人,仍然可以辨認出鮮活涌動的文藝氣息。三毛孤獨流浪,齊豫空闊,潘越云沉靜,雖然三個人是三種不同的面向,但都折射出同一種精神的側影,自由和獨立。
經年之后到了齊豫自己操辦的《駱駝 · 飛鳥 · 魚》里,這種飛揚的精神又被具體化了。
3.
真誠的今世
發行完《駱駝 · 飛鳥 · 魚》后,齊豫慢慢淡出歌壇,唱自己喜歡的歌,然后老去。后來她在節目里解釋自己退出歌壇的原因,說因為喜歡的曲風和音樂已經無法迎合現在的音樂市場,便選擇離開了。
又是很多年后大家再一次在《歌手》中見到她,除了《飛鳥和魚》,她還唱了一首叫《今世》的歌。
友人已經遠走,錄完《回聲》后的 6 年,三毛決然地離開了世界,而齊豫也說自己隨著年歲增長澄明了很多東西。
在節目里她唱得深情和驚艷,也用這首歌向老友致敬,說以當時自己的心境沒有體貼到當時的三毛,原來需要全然揭開痛苦,才能寫出這些詞。
每一個詞都是三毛想念愛人的痛苦,再聽此時齊豫唱出,是滄桑的真心。
這場的票數很低,但沒那么重要,打動人的是齊豫全然的誠實和巨大的感性,她的懷念和致歉,也讓人想起了自己的友誼和一段鮮活的歲月。
如今在齊豫很多歌曲的評論區下還能看見好多人感嘆,“原來華語音樂第一張流行 CD 是她唱的”,“原來 30 年前就有這樣的編曲和這樣的詞曲意境”。
其實都是在回想當時的樂壇,當時的人們那樣的真實和深情。
現在齊豫唱什么歌都越來越有悠游說故事的感覺,最難忘的還有她唱《Vincent》,在歌手的舞臺上再唱的這一版,此時齊豫已 67 歲了。
絲絲入扣,繁星點點,干凈溫暖。
曾經人們記住那個波西米亞長裙的齊豫,如今人們看見的她還是總愛穿有很多飄帶的松大的裙子。
所謂“仙”當然也不是說嗓音、衣著這些具象的標榜,而是這樣始終做自己愛做的事,且在不同階段寬納自己的生命狀態。
再聽《幸福》和齊豫,想起她和三毛寫出唱出的那些風景,未必是超前,只是喚醒了人心里被壓制和掩埋的,那些飛揚的自我。年年歲歲過去,卻顯得越發難得和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