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電影《歡顏》里,那首《橄欖樹》輕輕響起,一個清澈如水的聲音,從銀幕之外流進無數人心里,空靈而悠遠,也是一代人理想主義的開端。那棵被尋找的橄欖樹也變成了跨越海峽兩岸的精神圖騰。
少年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半生人。在齊豫的歌聲里,時間緩慢流動,那些熟悉的旋律在歲月洗滌后,成為引導聽者回歸內心的一道光。久違歸來,她依然,天籟鳴鳴,風采依舊。
今年4月,齊豫以《風采依舊·在》為名,在吉隆坡開啟了全新一輪巡回演唱會。作為華語樂壇的傳奇女聲,她的每次復出都似春溪融冰——沒有驚雷乍響,只在某個清晨忽然聽見流水叮咚,才驚覺那曾隱入山林的聲音,早已以另一種形態悄然歸來。
在這一次的“命題”里,“風采”是未被侵染或是褪掉一切后天的東西而回到原點,“依舊”是人生軌跡中抽離出來的未曾變化的本質。“風采無關乎年歲,是了解了白光本是‘七彩’,是抵達成為之后全然消失的‘不懼’……風釆依舊在,在創作者、演奏者、歌者和聆聽者的本心之中。”
她曾長時間淡出主流舞臺,但從未真正離開音樂。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看得見和看不見之間,靜靜唱著。她從不追趕什么,也不強調回歸,因為她知道,有些人會一直聽著她。
唱與不唱,對她來說似乎從不是舞臺的開關式切換,更像是內心和世界的一次次“探討”。登臺,亦如雨后的溪水漫過青石,在你還未作反應,她的聲線已漫過你我的心岸。即便暫別聚光燈,質感也從未消散,像多年的女兒紅,經得起年份的考驗。就像那潮來潮往,記憶并不在白沙和海洋,而是在繁漪的浪尖里成歌。
聲音的高辨識度,是歌手重要的標簽和加分項,就像一個人的血型和星座,齊豫便是如此。唱《橄欖樹》時是山風拂過草原的清冽,唱《船歌》時是月光漫過船舷的溫潤,唱《心經》時是古人在畫作上留白般的空境。聽過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只是在利用好天賜的優勢,比如音色和音域,沒有炫技,也沒有任何取悅的設計。
在參加2019年《我是歌手》前,有樂評人擔心她在選曲上肯定有限制。但事實是,齊豫對每首作品都能唱出自己的味道。合唱時,更是能給對方無限加分,是一種琴瑟和鳴的具象化,這大概也是她合唱作品也曲曲經典的原因。“愛是踏破紅塵望穿秋水,只因為愛過的人不說后悔”恐怕只有齊豫本人唱得出神雕俠侶走過漫長塵世、站在山頂回望的淡然與深情。
不迎合,不回避,只是把聲音從身體唱到時間里,慢慢唱,唱出深意,也唱出距離。唱歌于齊豫,從來不是技巧上的雕琢,而是一場心與聲的漫長對照。逐年份聆聽她的作品,你還會發現,隨著心境的變化,從她的歌聲里也有不一樣的呈現。
年輕時的齊豫,更愿意把自己交付給歌詞、旋律、情緒,像點一盞燈,然后義無反顧地投身進去燃燒。聲音里,聽得出飽滿、綿密、帶著濃烈的個人色彩,如同將生活的每一次起伏都一一按下錄音鍵,讓情感成為音樂的重量。
隨著年歲沉靜,她的聲音從“陷入”轉向“抽離”。從《佛心》到《地藏贊》,是一種克制后的圓融,一種向內靠近的平衡。她不再需要讓每一個音節都成為情緒的放大器,而是讓它們慢慢歸于一條緩流,一如她本人——聲音在場,但不占場。
“以前的歌,是我站在情緒正中央;現在的歌,是我繞到情緒之外,看它慢慢走過去。”她這么形容。唱歌就像呼吸,不是在表達某件事,而是在陪伴一種存在,這和今年的巡回主題“風采依舊·在”的意境不謀而合。
如今再唱,她更像是在與旋律并肩,唱歌不再是抵達舞臺的通道,而是安頓自我、磨平雜念的終身“修行”,一場安靜修行——不為出彩,而為沉潛。
很少有人注意到,齊豫多年來經常參與慈善活動。她把溫柔賦予在行動里,為孩子、動物、身心障礙者持續發聲,像一雙手,在背后扶一把,也像一束光,在前方等一會兒。
這種“靠后”的方式,也是她的處世哲學。對于當下年輕人面對 “內卷時代” 的焦慮,她理解年輕人的困惑,但她不會“說教”。“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讓年輕人特別容易急于去成為這個、成為那個,總是在證明,總在向外追求,非得再多疊加一點,才覺得自己沒被辜負。”
在她看來,人生的方向感不是來自于“想清楚要去哪”,而是知道“哪里不適合自己”,然后勇敢地轉身離開。做做減法,前面的路才會更清楚。在強調“全力以赴”“定義自己”的時代里,她的方式顯得過于緩慢:“現在答案太容易找了,隨手一查都有。但那個答案是不是你的?你能不能聽懂自己要的是什么?這個太難了。慢一點沒關系,別怕別人走得快,你要走的是自己的那條路。”
她和北京,再次相遇。“風采依舊·在”北京場將在今年11月22日北京展覽館上演,這是出道47年來與內地樂迷最珍貴的相約,距離第一次在北京演出也已經整整過去21年。作為地道“南方小土豆”,北京的冬天對于歌者是巨大的挑戰。
當被問及 “用一首歌形容北京” 時,齊豫選擇了《一條陽光大道》。簡單的配樂襯著輕快的旋律,沒有多余的冗繁歌詞,卻唱出一種憧憬和希望,就像往來無數次的北京給她的感覺一樣。整座城市傳遞了一種“霸氣”的feel,她逐漸理解這片土地的厚重與硬朗,也適應著它的節奏。
北京的小吃齊豫更是如數家珍,但一直未敢挑戰豆汁,“連看都不敢看”。最喜歡的是牛街的麻醬燒餅和北京人家里常做的“糊塌子”,還有令她難忘的北海公園里的牡丹,“我在日本也看過牡丹,但沒有那么大,開得那么肆意。”
問她如何看待AI工具的介入,她表示并不排斥,但是會擔心AI會莫名“生產”莫須有的東西,“那就很糟糕了,我想我需要抓緊寫歌詞了,不然以后大家都以為那是AI寫的了”。
這一次的相聚,她將唱給記得她的人,唱給有緣人,也唱給那些還未聽懂自己的人,愿你也在她的聲音里,找到那個可以慢下來、靠一靠的自己。借用《歡顏》里的一句歌詞,只有你的歡顏笑語,伴我在慢慢長途有所依。
這一次的相聚,
你最想在現場聽見哪段旋律?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期待,
我們將選出3位幸運讀者,
送上齊豫的親筆簽名照。
TO“玩樂粉絲群”又開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獲得入群邀請!找到組織,交換情報,結識新玩伴,再也不孤獨!
群內不定期發放展覽/演出/活動福利!
編輯/撰文:琳大
圖片: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聲音碎片馬玉龍的48小時|流浪鼓樓東大街
六年了,Jessie J重返北京
黃義達的48小時 | 北京有我想要的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