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這波可真勇!別家宣傳智駕都是偷奸耍滑,沒出事前遙遙領先,出了事就是和車企無關。
比亞迪現在宣傳L4級智能泊車,都說重點要看底下小字,結果比亞迪的小字只有兜底的解釋,而無偷奸耍滑成分。
7月9日,比亞迪正式宣布,“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已實現媲美L4級別的智能泊車能力,并成為全球首個在量產車上對泊車場景提供全面責任兜底承諾的車企。
在相關介紹中,比亞迪明確表示:在一定條件下的智能泊車場景,駕駛員可以“脫手脫眼脫腦”,因智能泊車系統導致的事故由車企承擔責任。
對天神之眼車輛智能泊車安全兜底是指:對搭載“天神之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車輛因泊車輔助系統異常或算法失誤導致的事故。
而現在,搭載天神之眼的比亞迪及其旗下品牌車型,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臺。
也就是說,比亞迪對自家的智能泊車技術已經不存在任何顧慮了,所以才會在超過100萬臺保有量的前提下,官宣商用類L4級智能泊車,還宣布要給車主兜底。
雖然比亞迪謙虛說是“媲美L4級”,主要是法規還不允許說L4,但比亞迪宣布兜底的行為,就是在承認已經達到國際上認定的L4級智能駕駛了。
根據國際通用的SAE自動駕駛分級標準,L4級核心特征便是“特定條件下事故責任由車企承擔”。
而當前市場上宣稱達到L2+甚至L3級的車企雖多,卻鮮有敢于明確責任歸屬者,多數企業仍在催促國家定下具體L3法規落地的同時,將最終責任推給用戶。
比亞迪此次的兜底承諾,直接對標L4級責任標準,在尚未獲得L4正式牌照的情況下,率先以服務政策實現了L4級的責任承諾,展現出技術自信與用戶擔當。
與其它友商對比,比亞迪此舉更凸顯了智駕領域突破性的意義,根據專業機構統計,當前市場上智能泊車事故解決方案呈現明顯差異。
鴻蒙智行部分車型在權益期內提供維修和補償,但設定了5萬元上限權益有效期也僅為一年;小鵬則提供年費239元的智駕險,同樣是保一年。
而特斯拉、理想及小米等則完全依賴商業保險,用戶需承擔次年保費上漲的風險。
比亞迪的無上限兜底政策在其中顯得尤為突出,真正實現了部分零風險智駕的用戶體驗,未來或許還會在其他L4級智駕技術上放開兜底,推動L4級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
而比亞迪敢于在超100萬臺保有量的前提下,率先對智能泊車場景做出全面兜底承諾,絕非一時沖動,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技術積淀與龐大的真實數據基礎之上。
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自2025年2月發布至今,僅用短短5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搭載車型保有量突破100萬輛的驚人成績,構建起中國最大規模的智能輔助駕駛車云數據庫。
天神之眼系統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全棧自研能力、海量數據訓練和規模化制造優勢。
依托L2+車型實時回傳數據,比亞迪已經建成了中國最大的智能駕駛車云數據庫,目前比亞迪智駕每日新增訓練里程已超過7500萬公里,2025年末將達每日1.5億公里。
正是因為這種海量數據喂養的端到端大模型,使得比亞迪泊車路徑規劃精度達到了驚人的1°,窄車位泊入成功率提升至99%。
而這次比亞迪率先推行L4級智能泊車場景,并宣布要為用戶兜底,明顯呈現出了場景突破的特征,并未盲目追求全場景L4,而是選擇從高頻剛需的泊車場景切入。
此舉是比亞迪在智駕技術上的自信之舉,先實現單一場景的高級別自動駕駛,不久之后必定會再進一步拓展場景,最終實現全場景L4級智能駕駛。
要知道,從2月發布到7月實現L4級泊車能力,比亞迪僅用了5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1.0到2.0的跨越,其他場景的智駕兜底,相信不久之后也會逐步放開。
在我看來,比亞迪作為首家為智能泊車兜底承諾的車企,此舉遠不只是一項服務政策的創新,更是對整個智能駕駛行業競爭規則的重構。
當大多數車企仍在智駕功能層面比拼硬件配置和場景數量時,比亞迪已經將競爭維度提升至責任擔當的高度,這種降維打擊勢必引發行業連鎖反應。
比亞迪通過天神之眼系統證明,高階智駕不僅可以全系標配,還能做到責任兜底。
這種功能免費、責任全擔的模式,必將對那些仍在智駕領域收取高額選配費用的車企形成直接挑戰。
對比亞迪而言,兜底政策也必將帶來顯著的品牌溢價和用戶信任。
由此可見,比亞迪的全棧自研模式證明,只有在核心算法、數據閉環和硬件集成等全鏈條掌握自主權,才能做出責任兜底的承諾!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