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臺市襄都區龍泉書院志愿者在給社區的孩子們講繪本。受訪者供圖
家校社協同育人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河北省各地各中小學校創新探索,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等平臺,推進社區協同育人書院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作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探索,社區協同育人書院如何建?共育空間如何拓展?師資隊伍如何建設?育人活動如何開展?
聯空間
搭建協同育人“新舞臺”
“隱姓埋名二十載,只為鑄大國重器……”7月3日上午,在石家莊市榮景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的守正共享書房內,正在舉行一場“智創紅匠 科智傳承”主題體驗活動,社區近60名孩子參加。
家校社協同育人首先要解決共育空間的問題。
去年初,石家莊市實驗小學、長征街小學等學校攜手守正共享書房公益項目,探索出一條“以書為橋”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路徑。
守正共享書房是省圖書館、共青團長安區委、省知行青少年社區教育服務中心聯合發起的社會公益項目。
“我們依托社區公共場地,如青年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社區公共場地,通過激活家庭閑置圖書的方式,打造共享閱讀書房。截至目前,已在石家莊市栗新社區等22個社區搭建起閱讀平臺。”省知行青少年社區教育服務中心負責人王二偉介紹。
如今,守正共享書房不僅是社區居民閑暇和學生放假后休息看書的靜心場所,也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平臺。
“此次活動是社區書院暑期成長營的首場活動,后續還將圍繞傳統文化、社會實踐等主題開展系列課程,助力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王二偉表示。
良好的教育生態離不開社會多方力量的參與。河北省各地探索推進學校、社會資源開放共享,調動社會育人“資源池”,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提供便利。
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崔家屯小學是一所鄉村小學。為給家長和孩子提供一個共同學習成長的平臺,學校與周邊三個自然村深度合作,形成村校共育特色模式。
“目前學校與家長委員會共同制定家校村共育計劃,引入鄉土文化課程,邀請村里老工匠、種植能手,傳授農耕知識、傳統手藝,增強學生的鄉土認同感。”校長王保國說。
去年,河北省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深入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協同育人書院要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勞動與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按照自愿和公益原則,面向學生及家長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推進形成校家社協同育人新模式。
“圍繞聯責任、聯空間、聯資源三大任務,河北省加快推進‘134N’(一套制度、三大平臺、四支隊伍、N個品牌)協同育人機制建設,全力打造學生快樂成長‘大本營’。”省教育廳德育處處長劉治利表示。
聯師資
提高協同育人合力
“這幅圖是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月6日,在邢臺市襄都區龍泉書院紅色長廊,教師志愿者黃志勇給邢小泉紅色故事宣講團的小學生講解員作培訓。
龍泉書院是以龍泉社區為陣地,以龍泉小學、襄都三幼等資源為依托,通過親子誦讀、繪本閱讀、書法、創意美工、課業輔導和家長夜校等課程,打造的家校社協同育人品牌。
協同育人的高質量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龍泉書院構建起教師志愿者、社區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和家長志愿者等多維志愿者體系。目前,書院已吸納126名注冊志愿者,他們根據專業特長被編入課程教學、活動組織、后勤保障等6個功能小組,形成“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精細化服務格局。
“活動中,教師志愿者可以輔導孩子們學習,社區志愿者承擔起成長陪伴者角色,家長志愿者開創職業體驗課堂。”邢臺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明亮介紹。
近年來,邢臺市把社區協同育人書院作為健全家校社協同機制育人的有效方式,開發了親子體育、親子文化、親子藝術、親子勞動、親子科技和親子社會實踐六大類課程,積極打造多樣化書院建設模式。
“我們圍繞中小學生學習生活,打造嵌入式社區教育服務模式。”邢臺市教育局關工委副秘書長杜艷峰說,他們率先在主城區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書院22家,預計年底全市建成107家。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實現協同育人目標的重要力量。社區書院如何調動家長參與積極性?
邢臺市金華實驗小學聯合科苑社區成立“太陽花”社區協同育人書院,選拔優秀教師、社區志愿者和家長義工,組建起75人的家庭教育服務聯盟。
截至目前,該聯盟家訪次數達1200余次,個體輔導230人次,家長課堂和團體輔導78次。
“未來,各地社區書院可以面向不同群體的家庭需求,開展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助力家庭建設,提高家長的養育、教育和協同育人能力與素養。”省教育廳德育中心主任蔡杭州表示。
聯資源
提高協同育人“精準力”
7月8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學特邀學者王重陽走進雄安新區羅河社區夢想書坊,為孩子們帶來別開生面的趣識漢字閱讀課。
夢想書坊位于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建筑面積117平方米,內部設有中外名著區、職業規劃區、歷史地理區、兒童閱讀區、紅色經典區等功能區。
這個暑假,雄安容和金源小學與雄安羅河社區深度聯動,依托夢想書坊創新推出“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閱讀特色課程,構建起浸潤式的“無邊界教育場”。
“我們第一期閱讀特色課為期4天,每天有80多名孩子參加,這個暑期預計舉辦六期活動。”雄安容和金源小學德育主任李靖玉介紹。
社區書院不僅成為孩子們家門口的“文化充電站”,更成為他們社會實踐的“練兵場”。
石家莊市實驗小學與社區書院、石家莊市圖書館三方聯動開展古籍守護行動。學生們走進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在專業館員指導下,學習古籍裝幀、修補技藝,讓泛黃的書頁重煥生機。
石家莊市維明路小學與社區安吉書院合作,開展社區小管家培育活動,設立了文明宣傳員、圖書管理員等實踐崗位,鼓勵學生在課余和假期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為筑牢家校社協同育人陣地,河北省廣泛開展社區育人活動,面向學生及其家庭,常態化開展科學教育、家庭教育、文化教育、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學實踐、閱讀等各種公益類教育服務活動。鼓勵書院結合學生及家長需求,開展課后服務,通過舉辦作業輔導、愛心托育等公益類服務活動,構筑社區課后教育服務陣地。
“接下來,河北省將繼續加強協同育人書院探索與建設,總結形成可操作、可借鑒的社區協同育人書院建設模式。同時,加強對書院育人工作的指導和支持,提升書院活動的計劃性、組織性、有效性,確保社區協同育人工作科學、規范、安全開展。”劉治利表示。(河北日報記者 陳 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