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良品鋪子官宣長江國貿將通過股權轉讓成為控股股東,疊加網谷創投的持股計劃,武漢國資累計持股將超30%。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國貿并非寧波漢意尋找的第一個白武士。
2025年5月,寧波漢意與廣州市屬國企廣州輕工就協議轉讓上市公司股份的事項進行磋商,簽署了《協議書》。廣州輕工已于7月14日就股權轉讓糾紛對寧波漢意提起了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導致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近20%股份遭凍結,公司控制權變更陡增變數。
武漢國資成為新主人
梳理來看,此次股權轉讓分為兩大部分。
先看主體部分——良品鋪子的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良品投資。
2025年7月17日,雙方分別與長江國貿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良品投資擬向長江國貿協議轉讓持有的72,239,880股和11,970,120股股份,分別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8.01%和2.99%。
這筆交易以12.42元/股的價格進行,交易款項總額為10.46億元。協議轉讓后,長江國貿的持股將達到21%,公司控股股東將由寧波漢意變更為長江國貿,實際控制人將由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變更為武漢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第二部分則是外部投資方——良品鋪子持股5%以上股東,今日資本旗下的達永有限。
同一時間,達永有限也與長江國貿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向長江國貿協議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36,049,900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8.99%。這筆交易以12.34元/股的價格進行,交易款項總額為4.45億元。協議轉讓后,長江國貿的持股增加到8.99%。
綜合以上兩次股權轉讓,長江國貿將直接持有良品鋪子29.99%的股份及對應表決權,買下這些股份的總價格約為14.9億元。
溯源此次直接收購方,長江國貿為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武漢金控”)100%控股,后者由武漢國資委實際控制。如果此次交易順利,良品鋪子將被納入武漢國資體系下。
但據《湖北日報》報道,公司被收購后,創始人楊紅春尚未“離場”,將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東身份。良品鋪子方面也表示,此次交易是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主動選擇,通過引入本地國資,公司將在供應鏈優化、渠道拓展、研發創新等領域實現突破。
這一次交易或許就是最直接的體現。對于此次引入地方國資,良品鋪子在公告中做了下一步布局:
“引入長江國貿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后,將與公司具備產業協同性,能充分發揮長江國貿在供應鏈綜合服務、國際及國內貿易、現代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行業資源優勢,為公司轉型發展全面賦能,形成公司“一品一鏈一園”的全鏈條產業生態體系。”
多次自救無果
在尋求外部援助前,良品鋪子的管理層已用盡渾身解數展開自救。
自2021年起,良品鋪子的業績連續三年起伏不定。2021年~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93.24億元、94.4億元、80.4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82億元、3.36億元、1.8億元。其中,2023年更是有史以來首度出現營收、凈利潤雙下滑。
到了2023年11月,面對量販零食行業掀起的價格戰與波動的業績,剛剛臨危受命掛帥良品鋪子的楊銀芬宣布啟動良品鋪子17年來最大規模降價,以此來奪回被量販渠道分流的客群。據悉,楊銀芬是良品鋪子聯合創始人,歷任董事、副總、總經理、副董事長等職務。
彼時,作為元老創始人之一的他下定了決心要通過降價來自救,更是喊出了“不走這條路,就是死路”的口號。2024年年報顯示,良品鋪子全年累計有500余款產品價格下調。
不過,這場大動干戈的降價,并未對業績帶來實質性的幫助。2024年,良品鋪子的營收與凈利雙降,其中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25.57%,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降價沒有換來增長,反而拖累了良品鋪子的盈利能力。
另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一直在重振業績的良品鋪子,又陷入了“配料表造假”風波,其被打假人士指出“用木薯粉代替紅薯粉,降低成本”,雖最終調查結果為良品鋪子洗清了“配料表造假”指控,這場風波仍重創其“高端、高品質”形象——至今社交媒體上仍不斷有消費者以此質疑其品質。
或是在虧損的壓力下,2025年年初,實際任職僅1年4個月的楊銀芬以個人原因為由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良品鋪子再度換帥:程虹接棒董事長并代行總經理,成為公司上市以來首位“非創始系”掌門人。
管理層再經更迭后,良品鋪子的發展戰略又“變了”,2025年3月,良品鋪子宣布將版圖從休閑零食類目擴展至全品類食品,不僅賣零食,還賣制造零食的原料和原料的衍生產品。比如,在4月末,良品鋪子一邊賣臍橙,一邊賣以臍橙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牛乳香橙吐司、臍橙粽子等,“一果多用”。
盡管動作頻頻,但成效卻仍難言理想。7月14日,良品鋪子發布的半年報預告顯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虧損7500萬元到1.05億元。原因系部分產品的售價下調及產品結構的調整影響了毛利率,以及主動淘汰低效門店,店數下降使得銷售規模同比下降等。
部分內容參考自:投資界、中國企業家雜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