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7月4日至7日,銅仁學院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10名學子組成的暑期“三下鄉”實踐隊,奔赴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子云村和大灣苗寨,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發展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禁毒防艾、防詐騙知識宣傳。
在抵達村里后,實踐隊與村干部召開了見面會。會上,村干部代表詳細介紹了本村的人員結構、產業發展、組織建設等基本情況,雙方就實踐內容、開展形式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銅仁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葉丹在見面會上強調,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同學們了解社會、增長才干的重要平臺,大家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同時要珍惜實踐機會,鍛煉自我、提升綜合素質,展現銅仁學院學子的良好風貌。
實踐隊開展的免費拍攝全家福活動,在子云村和大灣苗寨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隊員們耐心引導村民擺出溫馨姿勢,用相機定格下一個個幸福瞬間,隨后現場打印照片并加相框贈送。一張張照片,承載著村民們的喜悅,也拉近了實踐隊員與村民的距離。
子云村座談會。
活動期間,實踐隊員們結合鄉村發展實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話的核心要義與重要意義,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進一步增強了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此外,隊員們還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講解真實案例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禁毒防艾和防詐騙知識,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守護自身和家庭的安全。
在大灣苗寨廣場,實踐隊員們積極投身環境衛生治理工作。他們不怕臟、不怕累,手持掃帚、垃圾袋等工具,認真清理村莊道路和公共區域的垃圾,用實際行動為改善鄉村環境貢獻力量。在養怡書院,實踐隊員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銅仁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龍智先教授的帶領下,深入體驗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苗繡、扎染等傳統手工藝制作,親身感受苗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實踐隊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子云村和大灣苗寨拍攝宣傳片,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這兩個地方,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為村民拍攝全家福或個人照。
銅仁學院選派駐子云村工作隊員文兵老師說:“新媒體中心同學們的到來,給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實實在在的服務,更重要的是新思想、新視角。通過與同學們的交流,大家看到了青年一代對鄉村發展的熱情與擔當。他們利用新媒體技術宣傳村子,讓我們看到了村子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合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實踐隊隊長游燏聲也感慨道:“當看到村民們收到全家福時臉上洋溢的笑容,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所做的事情雖小,卻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快樂。在宣講過程中,我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更明白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群眾易懂的語言的重要性。尤其是沉浸式接觸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仿佛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明年我還要繼續參加……”
銅仁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葉丹給實踐隊員們提工作要求。
經過4天的努力,實踐隊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們為村民拍攝全家福或個人照500余張,打印贈送相框215個;拍攝宣傳片、人物專訪等視頻5個;圍繞禁毒防艾、防詐騙知識宣傳覆蓋村民1000余人次。
體驗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隊員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也為子云村和大灣苗寨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隊員們用青春和汗水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了青春力量。下一步,銅仁學院將繼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更多青年學生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圖/文 銅仁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