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蔡群蠟染刺繡發展有限公司的蠟染工坊里,迎來了一支由畢節市體育運動學校6名中職學生組成的稅收普法小分隊。這是畢節市稅務局為進一步深化青少年稅收法治宣傳教育,豐富青少年稅法教育資源,開展的系列青少年稅收普法活動之一,通過走進織金蠟染、大方漆器、豆豉素辣椒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企業,讓青少年觸摸千年技藝,見證“非遺”之美。
蔡群演示蠟刀操作技巧。聶燕云
“織金苗族蠟染是以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為核心傳承區的苗族傳統工藝,延續宋代以來的古老工藝體系,以銅刀作筆、黃蠟為墨、布匹為紙,先在布匹上繪制細密白色幾何螺旋紋,通過藍靛浸染形成藍底白花的獨特紋樣,工藝涵蓋布料處理、蠟液繪制、浸染脫蠟等完整工序,是貴州苗族世代傳承的傳統技藝。”蠟染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蔡群正專注地指導繡娘們制作蠟染工藝品,畫蠟、染色、脫蠟……每一個步驟都嚴謹而細致。繡娘們手法嫻熟,在布料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圖案。
在大方縣高光彝風漆器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稅務人員與學生介紹大方漆器的制作工藝與特點。聶燕云
“我從小開始學習蠟染制作,蠟染的幾十道工序急不得,每一步都要慢慢來,都要‘合規’。畫蠟是蠟染成功制作的關鍵,想要精美絕倫,讓作品都像是會說話的藝術品,這個‘第一步’的制作就不能馬虎。”蔡群一邊演示一邊給現場的學生說:“就像你們的學習一樣,要想行得穩、走得遠,從一開始就得起好步、筑好基。”
2024級射擊項目訓練班的袁欽同學拿著刀尖最細的小號蠟刀,用熔化的蜂蠟,跟著老師在純白棉布上勾勒繪制圖案,看似簡單的工序卻頻頻失誤,不好掌控。“我之前只覺得蠟染很美,今天體驗了制作過程,才知道這些‘穿在身上的圖騰’‘記在衣上的史詩’‘指尖上的芭蕾’的蠟染之所以美輪美奐,是匠人師傅們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的堅持和無比熱愛。”
稅務人員與學生一起青少年觸摸千年技藝,見證“非遺”之美。聶燕云攝
“企業發展的底氣離不開對合規經營的堅持,也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服務和落實政策的效率,國家出臺的多項針對小規模納稅人和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激發內生動力。”蔡群說:“公司成立以來,享受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優惠政策免稅收入12.54萬元, 申報享受減免稅費額4.55萬元,我們把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開辦非遺培訓班等生產經營項目中,帶動更多的人能通過這門手藝致富。”
在活動中,學生們還走訪了大方縣高光彝風漆器開發有限公司和貴州畢節陳二平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等非遺工坊,深入了解了大方漆器和豆豉素辣椒的制作工藝流程,以及稅務部門為助力非遺產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稅收職能,針對非遺企業等重點群體定制個性化服務機制,將政策宣傳和業務輔導的觸角延伸至群眾身邊,讓“真金白銀”的稅收優惠成為可感可及的具體做法。
在貴州畢節陳二平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稅務人員與學生一起聽公司負責人介紹非遺“素辣椒”的生產工藝。聶燕云攝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很感謝稅務部門帶來的趣味稅法課,既幫助孩子們深入了解我們的非遺,打開稅收知識新窗口,又幫我們打了免費的廣告,讓更多的人品嘗、喜歡上畢節的素辣椒。”貴州畢節陳二平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琴書表示:“國家為非遺傳承給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商務、財政、稅務等多部門聯動護航,我們將繼續秉承著做企業如做人的原則,堅持合規經營,誠信納稅,讓連續多年的A級納稅人成為我們‘陳二平產品’的金字招牌。”
“學生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認知還處在積累階段,非遺與稅務知識結合的宣傳普法是很好的社會課堂素材,讓學生們走進不同的非遺工坊,實地感受我們畢節非遺承載的文化自信的同時,也了解了不少的稅收知識和非遺技藝,這對于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促使他們從小樹立依法誠信納稅意識、宣傳稅收、維護稅法,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體育運動學校的吳傳菊老師說。
下一步,畢節市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探索“稅務+學校”的創新聯學之路,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臺,將稅法知識編織進一個個可觸、可感、可思的實地場景中,有效擴大稅收宣傳的覆蓋面,拓展多元生動宣傳形式,推動青少年稅收普法走深走實,為構建誠信納稅社會持續貢獻力量。(童霖、聶燕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