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鄉村振興與“三下鄉”號召,2025年7月3日至10日,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匠心潤心·非遺心理活動實踐團”在滕州市開展了主題為“非遺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深入墨子紀念館、國家級柳琴戲傳承基地及學校社區等地,通過實地走訪、文化體驗和調研,探索心理健康服務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融合。在廣場、社區,團隊以魯班鎖、京劇臉譜等非遺文化為載體,向居民科普其中蘊含的心理健康知識,助力打破心理問題“污名化”。在滕州二中新校,通過問卷與宣講引導學生科學認知和處理心理健康狀態。在柳琴戲傳承基地,成員們深入學習并與傳承人探討非遺藝術的潛在心理療愈價值。
活動期間,團隊持續走訪人員密集區域,廣泛開展心理訪談、問卷調查及心理健康宣傳手冊發放,有效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并推廣了利用非遺文化調節身心的方法。調研發現,公眾對“非遺+心理”模式高度認同。實踐團隊后續將整合調研數據,結合班墨文化、柳琴戲、剪紙等非遺形式開發心理疏導方案,推動傳統文化成為現代心理健康建設的創新載體,助力非遺傳承與心理教育雙向發展。(通訊員 孫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